标签:
时评汽车 |
西方早就把汽车制造公司定义为汽车服务公司,其颇富哲理的深邃超越了汽车本身。反观现实,我们仍在徘徊于物的层面,尚未将服务理念转化为文明诉求及改变社会的动力。
服务才是汽车变革的动力
撰文/颜光明
新年伊始,写的第一篇稿子是“金板手奖”评选。颁奖仪式因疫情没去成。但对此奖情有独钟,不免有感而发,认为这是当下众多汽车评选中最实在的奖项之一。没有服务,汽车再先进又何用?
进入新世纪,中国迎来“汽车元年”。由此宣告,东西方汽车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倘若从工业革命应用场景第次划分,中国是继英国、美国之后最大且最好的应用场景。再次印证中国是当下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消费国。然而,就当下“汽车热度”和“发展热情”而言,还是有人提出了汽车究竟如何定义的问题。
这是老问题,从不缺试题者,解释很多,有物理的,有软件的,也有文化的,不一而足。但有一个事实谁也不回避不了,那就是汽车离不开人,即人与车的关系。尽管可以绕很多弯子诠释,但未必周全。毕竟离开服务,汽车就是废铁
汽车进步是越来越先进,甚至做到无人驾驶,但服务的定义不会改变。纵观汽车发展史,汽车发达与否离不开服务,这与文明社会靠服务来衡量是一个道理。今天,汽车所面临的问题与其说是发展中的问题,还不如说是如何提供服务的问题,即便未来已来汽车被虚拟,生活依然要落地,服务才是推动汽车变革的真正动力。
为此,西方早就把汽车制造公司定义为汽车服务公司,其颇富哲理的深邃超越了汽车本身。反观现实,我们仍在徘徊于物的层面,尚未将服务理念转化为文明诉求及改变社会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金板手奖”只是起步,是一种意识,但远没有自觉,显得稚嫩,文化的号召力尚未形成。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