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武康路吃饭?

(2020-08-12 07:50:37)
标签:

美食

 

我很不理解,这哪是吃饭的地方,分明是轧闹猛,蹭风雅,被炒作洗脑,用上海人的话说,到此地吃饭都是“洋盘”(外行),被人宰的冲头(上当)。

 去武康路吃饭?


去武康路吃饭?

 

撰文/颜光明

 

 

有人请我吃饭,地点在武康路。我有点惊讶。以为听错了,嘱咐将地址发我。一看没错。想必又是某老洋房开的餐馆。

 

我很不理解,这哪是吃饭的地方,分明是轧闹猛,蹭风雅,被炒作洗脑,用上海人的话说,到此地吃饭都是“洋盘”(外行),被人宰的冲头(上当)。

 

我以前在这条路上上班。每天骑车来回有近十年,给我的印象是与普通住家无关,与烟火无关,与生活无关。这条路很僻静,不通公交车,除了少量自行车,就是小轿车,沿马路都是高墙深院,漆黑大门,还有上半段带有篱笆的墙,里面不是洋房就是别墅。小巷深处更是神秘兮兮。马路绿树成荫,人行道静寂无声,白天很少有行人,一到傍晚连个人影都没有。

 

这条路从南往西,不足三公里,挤满了各式各样的洋房和别墅,公寓建筑,几乎每幢洋楼都有故事,不是名人就是达官,而且都渗透着历史和鲜为人知的隐秘。这条路上也有弄堂,数得过来的就那么一两条,身世也都不凡,亦住过名人,与相关历史有关。当然这里也有贫民,过去叫下人,都是蜷缩在汽车库里或亭子间的佣人,干杂活的仆人。解放后部分洋房收为公有,分给单位职工居住,整幢洋房成了新七十二家房客。文革后落实政策,重又归还私人,破墙开店,蔚然成风。

 

在我的印象中(上个世纪90年代),这条路十分隐秘,包括周边的湖南路、高安路,复兴西路,兴国路等。走在这里总觉得有眼睛盯着你(这里住有高官和政要)。有人向我叮嘱,这里经常有便衣,不可逗留,行踪可疑,鬼鬼祟祟,就有被盘查的可能。老上海都很识相,走在这条路上都会规规矩矩,行人也会安静许多。自2000年单位搬到市中心之后,我也就告别了这条路。后来这条路被炒得地球人都知道了,慕名光顾和好奇的人越来越多,我也受其影响故地重游,还特地参观了巴金故居和附近柯灵的故居,发现味道变了。

 

首先,这里有了酒吧和私人餐饮;其次,这里也兴起创意园;再是,这里成了游览景点。原有的静谧打破,住宅高级感也被商业化,优雅华贵开始屈服媚俗。在我看来,武康路的蜕变正在失去原有的生态,趋于时尚,追慕西化,不再矜持,开放过度,走向世俗。所以,来此吃饭,借此想体验一下。特意坐地铁从上海图书馆站下,穿过淮海西路,沿湖南路徒步至武康路,左拐前行,过复兴西路到五原路,找到我要就餐的一个弄堂里的洋房,迎接我的是一位法国跑堂。

 

果不出我所料,这是一家专门做日式+法式菜肴的混搭餐厅。我对友人说,如果想吃“上海风情”找错了地,这里是吃“老洋房”,专门宰“假洋鬼子”的地方。在沪语中叫“大兴货”。后见端上来的洋酒和洋餐,内行不屑,外行不懂。出于礼貌,我还是客气地说:这里倒是个喝下午茶的好地方。因为,洋房回廊前有一块不错的空地和镂空的围墙,形成了别致的院子,颇有海派味道,比较适合品茗。

 

我想,武康路从此就再也静不下来了。来此吃饭,没想到,让我困惑,不知说什么是好。

 去武康路吃饭?


去武康路吃饭?

去武康路吃饭?

去武康路吃饭?

去武康路吃饭?

去武康路吃饭?

去武康路吃饭?

2020.8.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