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之夜想起两桩汽车并购案
(2016-02-24 11:31:00)这是个博弈的世界。东西方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世界,无论是强硬的手段,还是迂回的巧夺,都离不开资本和资源。从大众与宝马争夺劳斯莱斯的妥协,到吉利与福特的博弈,最后取胜的都不完全是实力,而是利益的平衡和智慧的胜出。无数并购案例显示,面对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元宵之夜想起两桩汽车并购案
撰文/颜光明
今年元宵节我在哥德堡。晚上在一家中餐馆就餐时,临近尾声,店家端上一大碗汤圆,方知今天是元宵节。掐指算来,在欧洲这几天采访还在年内。按中国农历算法,过了正月十五才算是把年过完。看到汤圆还是家的好,印证了老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尽管我不能吃甜的,但我还是礼貌性地吃了。坐在桌子上发呆,想起了这已经是第二次在异国他乡过元宵,有趣的是,这又与两桩震惊业界乃至世界的汽车并购案有关。
来到瑞典,想到了李书福。二十年前我来这里时决不会想到此人。如今在瑞典是家喻户晓,成了明星企业家。因为吉利收购了沃尔沃,震惊了海外,国内也一样,对这个会折腾的温州人有了另一种解读,至今没有消停。20号在德国贝希特斯加登,有人拿着刊登李书福大幅照片的报纸给我看。斯德哥尔摩一位茶楼老板告诉我,李书福大名成了沃尔沃新的名片,媒体关注他业已成为对明星那般猎奇。而此次上了欧洲报纸汽车头条的理由是,“沃尔沃汽车集团2015年盈利翻三倍,达66亿瑞典克朗。”这不能不是新闻,表明沃尔沃被吉利收购之后,乃至这个品牌有史以来取得的最好业绩。与此同时,沃尔沃又有一款V系列新车宣布上市。
五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被称之为“蛇吞象”。在内行人听起来是个匪夷所思的事。原因很简单,吉利是个不待见的民营车企,不要说在中国没有地位和话语权,就连海外也不曾被人关注过。在多家资本雄厚,实力强大的车企争夺沃尔沃时,谁也没有留意过吉利这一个势单力薄,名不见经传的车企,但谁也没想到,居然以18亿美元在强手如林的汽车大佬中胜出,从福特手里全资收购沃尔沃(乘用车部分),既为中国车企赢得了面子,也抱回了个“金娃娃”。
此并购案震惊了世界。人们看到,一个刚露出小荷尖尖的中国车企一步就与百年车企福特比肩而立,并对峙叫板,继而全胜而归。这不能不说是出乎意料之外。由此,谁还敢小觑中国车企?不管从什么角度去看,此并购案震惊的不是收购,而是一种智慧和韬略,就连平时不正眼看吉利的业内垄断大佬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件事干的漂亮,为中国汽车人长了脸。不过,外界还是普遍担心吉利,收购容易,盘活难。现在看来,担心成了多余,吉利不仅盘活了沃尔沃,同时也带动了吉利自主品牌认知度的提升。收购五年,年年进步,终于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取得了双赢甚至多赢的良性局面。沃尔沃汽车博物馆馆长崔仑·律布在接受我的独家采访时说,这标志着沃尔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展示了未来的希望。
由此,让我想起在新旧世纪之交大众与宝马抢夺劳斯莱斯的往事。1999年,德国大众首次邀请中国记者采访狼堡。我也名列其中。在经历了长途跋涉,饥肠辘辘的我们,有的还是第一次出国,对于国外的饮食还不适应,接待方想用中餐为我们洗尘,但在狼堡兜了一圈找不到一个像样的中餐馆,但最后找到的一家还是越南人开的。这也好,总比西餐强。在进餐的过程中,大家提议来一碗馄饨吧。意思是以馄饨来替代元宵。想不到店家给各人端上来的则是一大汤碗的馄饨,弄的大家面面相觑,好不尴尬。
李文波(德国大众驻京首代)曾向我回忆过,他是狼堡,也是在德国大众的第一位华人。此时的狼堡在我印象中就是都市里的村庄。举目望去,除了大众三根烟是这座城市地标之外,就是带有VW司标的总部大楼属于当地最高建筑。后来我们在采访工厂时,大众还为中国记者的到来升起了中国国旗,第二天我们的到来上了当地报纸的新闻。这要比当年(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一批官员贸然访问大众规格高多了。有趣的是,当时国内记者最关心的倒不是在华的合资企业,而是大众正在与宝马争夺劳斯莱斯的新闻上。
“收购豪车品牌是大众走出去,成为欧洲汽车火车头的第一步。”五年前,大众集团原董事长哈恩在上海四季饭店举行他的回忆录(《我在大众汽车40年》)中文版首发式上接受采访时说,这是大众技术输出的战略,也是大众前瞻性的思维。终于揭开了大众为何热衷于汽车并购的谜底。回到历史现场,当时我看到,在大众发电厂河边的堆煤场上正在兴建“大众汽车城”(主题公园),以配合2000年在汉诺威举行的世博会。后来哈恩的继任皮尔希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大众想借此把游客吸引到狼堡,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在为大众树立一个互动性的“实物广告”(把旗下的品牌做成场馆)。在当年的日内瓦车展上,我见到皮尔希乘坐劳斯莱斯出现在媒体招待会上(后来被演变为“大众之夜”,一年比一年规模大),感到惊讶。当时我在宾馆门前看到皮尔希从车上下来,脑子还没有转过了,此时大众与宝马已经达成协议,三年之后大众将把劳斯莱斯转到宝马名下,作为交换,宾利将归大众。
这是一场既争夺又妥协的“汽车战争”。后来有人戏称,这是两个德国男人在抢夺英国皇冠上的一颗珍珠上演的活报剧。看来汽车争霸带有瓜分性的占有,反映了弱肉强食的残酷。不过,有时在利益平衡下也会握手言欢,前提必须都是强者,彼此手里都有杀手锏。否则,就是羊入虎口。
而吉利则不同,以弱胜强,改变了游戏规则,其秘密武器就是崛起的中国市场,正如我在哥德堡采访中所耳闻目睹的事实:因为有了中国市场的支撑,沃尔沃的发展得到了尊重,解脱了枷锁,激活了潜力,如李书福所说,“我要放虎归山”。这是任何汽车列强都给不了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吉利收购沃尔沃与其说是改换门庭,不如说是获得了解放和新生。
2016年2月22-23日
写于哥德堡Clarlon Hotel Post酒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