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MG杯”,走出企业思维的设计大赛
(2015-11-08 01:58:20)自主汽车要想自信,首先得从设计自信开始。王晓秋说得没错,中国汽车的未来就在这些年轻的获奖者身上,他们才是自信的理由和希望。企业没有眼光就没有未来,举办汽车设计大赛就是有梦有未来的最好表达,相信这是中国车企自信的开始。
“荣威·MG杯”,走出企业思维的设计大赛
撰文,颜光明
“你们要有打败邵景峰的信心才会有希望。但是,打败他也不容易。毕竟人家是刚获得德国红点‘中国好设计’奖的荣威360设计师。”
这是10月6日,上汽乘用车当家人王晓秋以幽默的脱口秀在第三届“荣威·MG杯”国际大学生汽车设计大赛颁奖盛典上的致辞。话没讲完就赢得台下一片会心的笑声,并以玩笑的口吻拿他的设计总监开刷,勉励获奖同学挑战前辈。
这是个别开生面的颁奖典礼,气氛轻松活跃。现场就设在“汽车虚拟”室,即多媒体演示厅。通过大屏幕,把大赛的历史和主题,以及获奖作品,作了详细生动的介绍,档次不低,还颇有品位。正如一位来自国外某知名设计公司的评委所说,这是个有国际范儿的赛事,符合专业要求,虽是企业主办,但已超出企业范畴,代表了行业水准。
毫无疑问,举办这样的赛事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力,这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业界,都会受益于这样的方式而打开眼界,从中受到启发。尽管有秀的成份,但对于企业挑选人才不失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关键是提供了外界了解企业的关注度。
王晓秋,这位现任上集团副总,有着长期在合资企业工作经验的理工男,曾出任过上汽通用的总经理,从制造到研发及零部件体系等,是个熟烂于心的专家。他说,你们是中国汽车设计的未来。在中国汽车经历了30年后的今天,你们将是汽车设计的新生代。由此,他话锋一转:像邵景峰这样的汽车设计大咖也不过是“一代半”,这就给你们(获奖的同学)提供了“打败他”的机遇。上汽欢迎你们,希望成为我们的“梦之队”。
王的发言很短,言简意骇,又有新意,背后暗藏话锋和期待。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当家人的做派和气度往往是企业底气的一种反映。业界关注到,自王重返上汽乘用车之后,每次在公众场合亮相时总有惊人之语或不凡的观点及独特的个性展示。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王向媒体表示,从全新荣威360上市起,上汽乘用车进入了产品年,明后来两年将会全面发力。其中,汽车设计就是想改变格局不可或缺的动作,引人关注的“肢体表达”。这也是上汽乘用车最为得意的手笔之一。今天,王的一席话,既是说给获奖者听的,也是借此机会表达了上汽乘用车破题自主品牌的信心。
汽车厂家举办汽车设计大赛在国内外都不算什么新闻,但有国际影响力的则不多。上汽乘用车凭借一己之力连续举办三届,这在业内外还不多见。据了解,国内外知名汽车和艺术院校都参加了。通过这样的赛事,业已成为行业和社会关注的比赛,现已超出比赛本身,大有选拔设计人才的擂台。
“我是第二届的获得者,现已在上汽设计部门工作。我的体会是,现在才感觉到实现自己设计汽车的梦是越来越近了。”Y对我说,他已参加新车型设计,感觉不是梦,而是真实的产品正在上路。作为上汽车身设计部总监的邵景峰,他说,去年获奖者中有7位进入了上汽设计部门,他们表现不错,正在成为上汽设计的有生力量。
邵现在是汽车设计大咖。除了成功设计出获得红点奖的荣威360外,还有将在今年广州车展上亮相的荣威全新概念车,以及手里正在紧锣密鼓推出的一系列新车型。他的出名是朗逸设计的一炮打响,使得他对“中国车”的感觉有了成系统的审美理念和操作经验。“荣威·MG杯”国际大学生汽车设计大赛就是由他主持的设计部门负责。他说,办了三届,在国内外相关大学产生了不俗的影响,有100多所高校参加,收到了数百份作品,其中有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汽车专业学生的优秀作品,还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美国ART CENTER、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美国底特律创意学院CCS等设计专业的学生作品。据邵介绍,本届获奖作品的特点是,国际性强,有互联网思维,设计形态有前瞻性,90后时代气息强烈。
“我们可喜地看到,获奖作品具有现代思维的创新意识。”作为此次大赛评委之一的中央美术学院交通工具设计系主任王选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生设计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前瞻性,敢于想象和突破,问题是,他们的作品很难落地,有着天马行空的特点。
事实也正是如此。比如本届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个带有科幻的赛车。从播放的片子中看到,这是先脱胎于昆虫的仿生,后又演变为人滑滑板的动态姿势,车头与车身可以分离,但互为一体,想象神奇,却并不离奇。设计者是个23岁的东北女孩,顽皮的脸上单纯而活泼。“这是给‘单身男士’设计的。”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把这款车赋予了帅气、科技感和智能化。很显然,这部作品是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有趣的是,获得二等奖的作品居然是个“头盔”造型,专为年轻情侣设计的,支撑灵感是数据化白领体型的定制。而同时获得二等奖的另一部设计作品的灵感则是来源于衣领和龙阳梯田的启发。获奖者对我说,他的想法是挑战特斯拉。尽管他诠释了不少想法,但还是觉得他的超前意识更多的则是动漫的天真,充满了未来感,十分可爱。
看得出,这些都是命题设计——“智绘未来”,并竭力想表达互联汽车的形态和生活。在外界看来,这是个收获颇丰的大赛,至少检阅了当下国内外汽车设计教学的成果;其次,主办方意外地得到不少想法和创意;再是,企业为此获得无形资产要远胜于比赛本身。从本届起,大赛评委还邀请到世界著名汽车设计公司的设计专家和知名设计师担任,为大赛的公正性、权威习惯、国际性、专业性作了注脚。
从上个世纪末的90年代开始,先由国外汽车公司与中国高校连手举办汽车设计比赛,后又有国内车企与行业相关部门组织汽车设计比赛,风风火火从没有停息,却又总是虎头蛇尾,未能坚持下来。而“荣威·MG杯”连续举办了三届,一届比一届火,尝到了甜头,正走出企业思维,面向行业和社会,呈现出可喜的一步。
自主汽车要想自信,首先得从设计自信开始。王晓秋说得没错,中国汽车的未来就在这些年轻的获奖者身上,他们才是自信的理由和希望。企业没有眼光就没有未来,举办汽车设计大赛就是有梦有未来的最好表达,相信这是中国车企自信的开始。
2015年10月6日写于上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