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雷凌双擎“零差价”带来的震撼

(2015-10-30 11:04:06)

在智能汽车、无人驾驶、互联汽车的喧嚣中,混动零差价汽车来了,令众生雀跃。由此被称之为,这是最接地气的实用性技术的胜利。这也就预告了,汽车现在不转型,未来的日子肯定不好混。正如李晖在雷凌双擎发布会上所调侃的那样:汽车要想混得好,现在就得先“混动”起来。

 

雷凌双擎“零差价”带来的震撼

撰文/颜光明

 

         “雷凌双擎抹平混合动力车与同级车的价格鸿沟,让混合动力车真正触手可及。”

     这是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李晖在发布会上掷地有声的豪气,道出了企业的实力和对混动市场的信心。由此为混动车进入13万价格区间,不带任何水分和噱头,实打实地告诉消费者:“我们是在不赢利的情况下在推这款车。”

         这是难以置信的举措。雷凌双擎上市发布会由此变成了“质疑”和思考的探秘追寻。这是“惊鸿”与“预感”交织在一起的新车发布,意味着汽车产业和市场正在不以人的意志在转移,将会发生裂变。

         “惊鸿”的是:“雷凌双擎与雷凌以及同等配置中级车的价差为零。”这是继卡罗拉双擎打出14万元起售价再起的舆论波澜。以汽油车同等价格入市,并享有更加优惠的售后和保值政策,与其说是卖车,不如说近似送福利。

         “预感”的是:“得益于混合动力系统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所产生的原创技术本地化的体系能力开始发力。效果对比显示:相对于十年前导入的同级普锐斯,价差11万元,而性能则在提升,这意味着混动车的普及已不是空话。

         那么此定价是如何制定的?

         在场的媒体一再追问这个问题。厂家如实相告:这是综合了厂家和供应商及经销商三者利益平衡达成的共识。也就是说,如果想做大市场必须做大基盘,让消费者接受并得到利益和价值的体现,还要有尊贵感。

这就是战略,看到了希望的战略,才会取得一致的共识。在现场采访中,无论是厂家和经销商及供应商都已意识到,如果不为明天留后路,今天也不会混好。厂家的直白,道出了当下产业的迷茫,市场的混乱,急需出路的期盼。与其在一个盘子里抢豆子,还不如跳出盘子拥抱新的市场。这就是丰田双擎激活的思路。

凡是了解丰田双擎的人都会感觉到,丰田在华潜心研发的这款混动总成是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走的是低价路线,而性能则是第四代普锐斯的技术,有些地方甚至更皮实和可靠。这就像丰田进入中国与一起合资时,一次性拿出五款手中的王牌(皇冠、陆地巡洋舰、卡罗拉、考斯特和威姿),激怒了竞争对手,由此拉开了中国汽车产品竞赛的大幕。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今天丰田以双擎战略重回人们的视线,与以前不同,不是恋战于传统汽车,而是另辟蹊径,抓住了产业转型的牛鼻子,试水混动市场的开辟。

就混动车而言,目前丰田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目前在日本本土,汽车销量的40%是混动车,而在国际上,混动车普遍被接受,丰田800万辆的混动车主要分布在汽车消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混动车的兴起已成世界趋势。丰田专家表示,混动车是进入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拿到新能源汽车的入门卷。

在这样的背景下,丰田把中国当作混动车未来最大的市场并不是口号,而是切实的行动,并不惜巨资和精力在干这件事。正如丰田章男所说,中国最重要,不仅是指政府对环保车的重视,而且是丰田释放混动技术和产品的市场机遇。

从已公布和解析的丰田双擎技术来看,某些混动车看来是属于“鸡毛”,不仅不成体系,产品的可持续性也值得怀疑。如今,又以低廉的价格颠覆了以往对混动车的认知,不仅是抹平了与传统车的差价,关键是让消费者意识到,混动车的价格是完全可以做到被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真正实现了“买得起,用得起,享受的起得环保车”,而不是少数人拿来做秀的玩具。正如业界一位资深汽车前辈所说,现在就要着手摆脱汽车油车的时候了。事实上,鼓噪了十余年的新能源汽车,提供给现实的希望依旧渺茫。

也正因为此,丰田双擎的出笼竟得到“空前的共识”,以零差价的姿态进入市场,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惕:这等好事如同天上掉馅饼。昨天还在争着抢着想法子要生产政府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今天却遭遇了丰田双擎的阻击,并有强大的售后保证打消了购车的顾虑,而且不影响驾驶的习惯。

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汽车革命”提前了。在智能汽车、无人驾驶、互联汽车的喧嚣中,混动零差价汽车来了,令众生雀跃。由此被称之为,这是最接地气的实用性技术的胜利。这也就预告了,汽车现在不转型,未来的日子肯定不好混。正如李晖在雷凌双擎发布会上调侃的那样:汽车要想混得好,现在就得先“混动”起来。

毫无疑问,雷凌双擎零差价带来的震撼不止是价格,而是一种共识的取得从未有过的高度一致,不是为了当下,而是赢得未来。反观现实,有多少共识能凝聚力量去做一件微利甚至是无利的事?除非能给你带来希望和更大的利益可图。

201510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