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站在临界点上的中国汽车

(2009-04-29 17:50:52)
标签:

汽车

从制造到创新,这是中国汽车的临界点。原通用中国公司先进技术管理部总监刘小稚说,“本土汽车已经起来了。”这也是记者在采访多家外国车企他们所表达的共识。他们之所以把目光聚焦在中国,不仅是市场的吸引,关键是他们在这里找到了技术转移和战略发展的支点。事实上,中国的汽车制造已经不是问题。在今年自主品牌的展车中,与国外展车相比差距已经不是很大。但在中高端车中差距依然存在,有的还在扩大。尤其是在关键零部件和性能上尚未突破。对此,零部件专家陈光祖说,未来的汽车技术将会从整车转向零部件,这是下一轮汽车竞争的焦点。

站在临界点上的中国汽车

撰文/颜光明

 

 

上海车展再掀汽车热。

但与以往不同,国内外车企高调参展,盛装出席,创下了概念车、新车、首发车、新能源车等历史记录。这就像打牌,牌齐了好出牌。今年上海车展最大的亮点就在这里。

对于中国汽车来说,似乎站在了临界点上。相对而言,在世界汽车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困惑时,中国成了“避风港”,希望之所在。

对于产业本身,中国汽车在本次上海车展上不仅拿出了主场的气势,而且展出了不少新车和技术,有看头,找到了中国车的感觉。生机勃发,活力四射。

但,这不等于可与国外汽车平分秋色,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底气。在实际比较,内容展示来看,中国汽车纵向比在进步,横向比在拉大。须知,繁荣的背后,是市场在支撑,巨大的需求在买单。关键看我们分享到了多少。

“外国车企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是冲着市场而来。这一点,谁都心知肚明。问题是,作为主场,本土汽车面对的压力和挑战,依旧有不少横在眼前的深沟大山。那么,我们要越哪些沟,还要攀哪些山?

竞争从起点开始

 

车展是一场秀。公开的秘密。

今年的上海车展堪比日内瓦,其火爆程度赛过今年任何国际车展。当世界车展业处于萧条黯然时,上海车展的亮色,为世界汽车业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吸引力。这是上海车展与往年不同的主要原因。

今年一季度,欧、美、日汽车都出现了大幅下滑态势,美国三大汽车正在乞求政府的援助,德国政府也拿出了拯救汽车的措施,就连有赢利机器之称的宝马公司也开始减员,高管带头降薪,因今年产销计划没有确定股票大跌,而丰田也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亏损。相对于中国,却是一片飘红,出现了历史同期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弹冠相庆,莺歌燕舞。

有人说,世界汽车的风水转向了中国。也有人说,中国汽车开始崛起。不管怎么说,中国将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不容置疑,也将是最大的产销国之一也是不争的事实。原因不外乎国力的增强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是需求决定了中国汽车的走向,上海车展只是个晴雨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车展的参展规模和档次都被描述为国际顶级车展。背后则是表明了一种态度。事实确实如此。展台华丽,布置新颖,设计独到,抢人眼球。然而,记者在搭建展台现场采访时就被多家跨国车企告知,不准拍照。像宝马、沃尔沃、奔驰等展台设有专门的保安看守。后经了解,这些展台确有奥秘,颇有含金量,相对于本土汽车的展台,他们的重复使用率很高,整体设计和投入不低,像大众、丰田、标志、雪铁龙等,都拿出了看家的展台水平。而国内6大集团的展台也摒弃传统的展示方式,注重视觉效果。不容回避,在展台的上就看出了差距,不是表面的,而是不被人发现的隐蔽处。

车展美不胜收,却费尽心思,竞争从起点开始,暗藏心计。

 

车展看门道

 

尽管今年上海车展很炫,很高调,但事实上,大家都把功夫花在了对于预期的表示,而不是在豪言壮语上,各大公司说话都比以前谨慎多了。在展示语言上,都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和概念车上,将首发车型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如宝马,从18日至20日,借助F1开始发布新车,同时在场馆里宣布两款全球首发车型和三款亚洲首发车型。像大众也是这样,也是用两天的时间从场馆外就开始举行新技术研讨会,再到场馆内发布新车型。奔驰、日产、马自大、雪铁龙、本田等跨国车企都把视线转移到场馆外的媒体大战上了。

车展尚未开幕,硝烟已经四起。这是本次车展又是一大看点。如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举办的“汽车创新论坛”、中国商报和央视经济频道举行的“世界经济危机下的汽车高峰论坛”、汽车商业评论举行的“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海展览公司以及欧特克等所举行的“设计师之夜”等,都把触角深入到业界的深处,聚焦在车企关心的问题上。

不用解释,在实物展示方面,无论是新能源技术,还是概念车,包括新车发布,中外车企的竞争平台在缩小,而技术差距在拉大。但这不呢面和简单地在形式上作比较,要看起点和基础,以及它的成长性。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市场和活力这是谁也不可忽视的汽车产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大支撑点。这也就是中国汽车最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之所在。正如美国通用原亚太区总裁施雷斯在展馆中对记者所说,“一切都由市场说了算”。

本土汽车的崛起,可以从一批自主研发的概念车和新车的涌现可以看出不可抑制的爆发力,这就是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越来越中国化,如上汽的荣威“3G轿车”N1、MG6、广汽的“理念”、东风风神、一汽奔腾等,包括奇瑞和吉利新品牌和高端车的亮相,以及长城、江淮推出的新车等,都迎来了包括老外在内的青睐的眼光。

技术上的差距不等于市场的落后。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或者说双品牌战略的车型在本次车展上成了最贴近市场的展品就是佐证。

 

竞争力就是创新力

 

21日晚,在环球金融中心举行的“2009年欧特克设计师之夜”的现场,记者见到来自本土汽车的设计师有好几百人,其中有设计过红旗、参与过桑车2000、麒麟概念车等设计的老中轻三代设计师,济济一堂,交流和探讨汽车未来设计的走向与面临的挑战。

“这是一批决定本土汽车未来的人。”曾经参与过红旗设计的老设计师贾延良对记者说,本土汽车设计师已经有不少是海归派了。

是的。在现场,曾主持过荣威550设计的上汽技术中心设计总监马正鲲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用全新的国际化的视野设计的新款车型被称之为“D5全时数字轿车”,给人耳目一新。同样,用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出来的“风神”,受到了高层领导的赞许的是一位本土设计师,他就是东风技术中心的设计总监郑素霖。而老设计师李铁男把汽车设计当作“生活方式的设计”,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提出,提示了作为汽车设计师的一种责任和所要努力的方向。

“本土汽车的竞争力关键在设计和原创。”几乎见证了中国汽车研发和设计整个过程的老设计师钟伯光和李伟,都是马上要到点的退休之人。他们感叹道,想不到现在的汽车设计全都是年轻人了,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眼界完全与过去传统的设计师不一样,充满了朝气和激情。

这是以往和展场所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正如提供设计软件供应商欧特克全球副总裁王春文所说,他们的业务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全都是依靠中国本土汽车自主品牌的崛起。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十年前,汽车设计还是个很神秘的事,中国车企花重金买别人的设计,还未必都是最好的。今天,中国的汽车设计就连吉利和奇瑞等车企都应用自如,成为营销和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而大集团的研发设计团队都走向了国际化。正如尹同耀自豪地说,现在高鼻子蓝眼睛在为我打工。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总裁沈晖在创新论坛上表示,菲亚特动力将在自主品牌上助中国汽车一臂之力。

从制造到创新,这是中国汽车的临界点。原通用中国公司先进技术管理部总监刘小稚说,“本土汽车已经起来了。”这也是记者在采访多家外国车企他们所表达的共识。他们之所以把目光聚焦在中国,不仅是市场的吸引,关键是他们在这里找到了技术转移和战略发展的支点。

事实上,中国的汽车制造已经不是问题。在今年自主品牌的展车中,与国外展车相比差距已经不是很大。但在中高端车中差距依然存在,有的还在扩大。尤其是在关键零部件和性能上尚未突破。对此,零部件专家陈光祖说,未来的汽车技术将会从整车转向零部件,这是下一轮汽车竞争的焦点。

对于这种态势,本次车展的零部件、商用车、新能源都成了业内关注的热点。

“不在中国取胜,就在世界败北。”

十年前上海财富论坛的关键词,现在看来是再贴切不过的预言。由此,站在临界点上的中国汽车或许已经从本届车展上看到了自己的方位在哪里?

2009年4月21日

修改于4月2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