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误导了奔驰品牌?
(2008-10-26 14:27:54)
标签:
文化 |
事实上奔驰在中国不愁卖。但现在为何在意社会的认同和消费的认知?难道是为了国产,还是为了美誉度?“奔驰要还原为奔驰。”这样的观念转变旨在中国市场的吸引和全球战略的考虑,否则就会退出江湖。对奔驰而言,不在中国取胜,就在中国败北的严峻已无退路可走。尤其在中国屡战屡败,显然输不起了。这样的教训难道还少吗?尤其令奔驰汗颜的是,宝马作为晚来者都在中国成功了,奔驰为何不能?环顾奥迪、凯迪拉克、VOLVO等高档车都进入中国,跑马占地,虎视眈眈,能熟视无睹?
奔驰的广告多起来了,而且进了社区,甚至贴在了电梯里。如此情景,总感到有点突兀,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在我的印象里,以前的赛欧和千里马有过。这并不奇怪,买得起房的,买一辆10万元的车好像就是西装配领带那样自然。当小区告示牌的霓虹灯在显示天气预报的同时也一同出现奔驰C级车“C引力,风潮随你”广告时,就会想到走下神坛这个词。
这正是世道不同了。岁月更替,物换星移。如果倒退十年,二十年,会有这样的情景?记得十年前,媒体痛诉请奔驰做广告被回绝时的尴尬近似傲慢。给人的印象是,冷血的富贵被纸醉金迷涂上了厚厚的脂粉,或是新阶层挥金如土用来炫耀的道具,会出现把西装当作夹克穿的错位,不分场合地用来掩饰底气的不足。正如宝马的苦恼一样,是小商贩降低了宝马的品位,在收获了银子之后,品牌价值受到重未有过的伤害之无奈。其实,奔驰的遭遇也好不了在哪里。私企老板不论大小都坐S600,就像中国的官员都坐四个圈一样,从众心理不仅侵袭了世俗社会,还渗透到了价值取向的深层意识。
于是,高档汽车在现实生活中成了少数人的身份符号,构成了对一种物品的精神异化,这就难免不引起舆论的关注。就如同汽车让法拉利走开,被视作少数人的玩具,与纨绔子弟,奢侈风流连在一起一点都不奇怪。同样,奔驰宝马在中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却没有美誉度的困惑一样,连他们自己都解释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尽管他们在改善品牌形象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事实上还是存在认知上的隔阂,被看作是五星级的宾馆,橱窗里的珠宝,弱化了作为商品的功能,夸大了作为符号的价值。结果是,失去社会认同的支撑,奔驰常被误导,或被排斥在消费的视野之外,成了孤独的舞者而无人喝彩。
这是为什么?事实上奔驰在中国不愁卖。但现在为何在意社会的认同和消费的认知?难道是为了国产,还是为了美誉度?
“奔驰要还原为奔驰。”
这样的观念转变旨在中国市场的吸引和全球战略的考虑,否则就会退出江湖。对奔驰而言,不在中国取胜,就在中国败北的严峻已无退路可走。尤其在中国屡战屡败,显然输不起了。这样的教训难道还少吗?尤其令奔驰汗颜的是,宝马作为晚来者都在中国成功了,奔驰为何不能?环顾奥迪、凯迪拉克、VOLVO等高档车都进入中国,跑马占地,虎视眈眈,能熟视无睹?
当C级车在中国登场时,奔驰才有机会找到了做大市场的台阶可下,不再摆谱,还原了自己。奔驰毕竟是需要市场支撑的汽车公司,尤其在中国。C级车似乎在提示市场,“奔驰原来是可以消费的”。这样的认知一经口袋的撬动,很快就拉近了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奔驰的高管明确向外界表示,要让普通消费者买得起奔驰,C级车就成为了可能。有人据此认为,这是奔驰在中国发力的标志,也有人说,这是奔驰华丽的转身。
从雾里看花到触手可及,奔驰开始改变“坐奔驰开宝马”的定位,试图改善富而不贵的品牌形象。这一切都从C级车开始,就像宝马从3系打开缺口,获得亲和力一样,找到了市场的感觉。褪去奢华,奔驰变得有亲和力了。究其原因,无非是价格的杠杆在起作用。正如一位C级车的用户所说,在可以承受的消费范围内,奔驰成了首选。我问这是为什么?答案是,“消费的是品质,享受的是品牌。”这主要是出于“C级车是奔驰的入门车”的缘故。用奔驰的话说,C级车是奔驰的畅销车,走量的主力军。
打品牌靠S级,做市场还得靠C级车。这是事实。但C级车大量销售是否会影响到奔驰的品牌价值?其实不然,奔驰消费的就是品质。这是共识。事实上,在斯图加特的街头满大街跑的多数是奔驰车。在欧洲不少城市里奔驰做出租车更是司空见惯。就是在上海和杭州也曾一度采用奔驰做出租车,时髦了一把。但在中国还是与大众消费联系不起来。问题出在认知和误导上。不过,随着C级车的市场接受,用亲和力的价格契入细分市场,终于打破了奔驰不可亲近的神话,迈出了第一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奔驰就放下了身价,而是对待中国市场的一种态度转变。在奔驰的型谱里,还有更平民化的车型A级单厢车尚未露脸。
对奔驰用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买符号,一类是买功能。对于前者看中的是附加值带来的虚荣诉求,而后者则是懂行的选择,看中的是消费的质量。不过,用30几万元就能买到奔驰C级车,无论从怎样的角度看,还是打动了消费者。
当开奔驰的人多了,偏见也随之减少了。这似乎是认知的铁律,口口相传是最好的广告,但也最容易误导。奔驰在中国受到宠辱与褒贬的截然不同的经历和看法,显然不是本文所能讲透,论述到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奔驰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在改变,至少在传播方式上变得谦恭了。不过,奔驰品牌要想受到消费者的尊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