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不会死,找准取悦用户的G点,前路一片光明

标签:
意下路一片热潮天然言而it |
有一种说法长时间盘踞在大家嘴边,那就是微信出现后,一路凯歌,微博恐怕活不了多久了……喜新厌旧、注意力更迭如此迅速,实在是有些可怕。
对于微博的发展之路,我向来不担心。微博的生存空间不会消亡,只要找准取悦用户的G点,微博的前路将会一片光明。就像电视媒体的出现没有取代广播、有声电影的亮相没有扼杀无声电影的市场、网络新媒体的出现没有把传统媒体赶尽杀绝一样,微信和微博不是相克的,相替代的,而是相互的。
微博有着自己独有的媒体性、开放性,在自媒体的传播效应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一个实证就是,一旦社会大事件发生,微博的活跃度会突然攀升,在社会影响力方面,目前还没有能与其抗衡的产品,目前的微信恐怕也不行。
301昆明暴力恐怖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301事件发生之初,各大媒体及个人的腾讯微博更新,阅读量可谓以千万级来计算。
而各腾讯微博的下方,单条微博的转播及评论量就达到千条,热议声不断。
回头看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腾讯微博上更有着非常清晰的事态发展图。
在昆明暴力恐怖事件之后,腾讯微博的传播效应依然在走高,在寻人、号召公众献血等公益方面持续发挥强大效用。
你看吧,虽然大家觉得微博的活跃度是在下降的,但是它仍然是社会事件最有效的发酵平台,换句话说,人们离不开微博。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微博就像国外的Twitter,这样媒体属性的社交网络特点是弱关系、传播效应、公共空间,而微信类似国外的Facebook,属于强关系、圈子效应、私密空间。在大数据时代,更为如此,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媒体接触习惯,筛选自己期待接触的内容网络。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微博的生存空间不会消亡。找到取悦用户的G点,微博还会大有可为。
不过微博的生存空间能不能更大?发展走势能不能更好?需要靠后天再努力,为自己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大家对新浪微博IPO能否成功的质疑,也基于新浪微博后续的造血能力。近日,新浪微博首度实现盈利的消息传遍了街头巷尾,利好声音之余,担忧也随处可见,大多聚焦其用户的活跃度与粘性不足。
要知道,微博用户抛弃微博的成本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高,因为用户未必将所有的私人关系带到了里面。一旦被用户抛弃,建立于用户基础上所有的一切都会瞬间崩塌。当然啦,在两大微博巨头的PK中,在基于微博本身的传播效应外,腾讯微博比新浪微博更高杆的一点在于它有着天然的“圈子优势”,这一点毋庸置疑。
如何吸引用户,找到取悦用户的G点,是两大微博巨头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研发与设计的能力。
在APP热潮持续的今天,在悄然来临的4G时代,找准取悦用户的G点,微博会和如日中天的微信一样,成为用户在自媒体时代依赖的两大重要平台。
一点拙见,不知各位看官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