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力到胡舒立,从奴才到奴隶
(2009-11-25 11:31:07)| 标签: 法场格力奴才奴隶胡舒立it | 
从格力到胡舒立,从奴才到奴隶
挨踢客/文
最近一段时间,我很怀念上学的日子。那个时候,我可以不顾教授的感受,表述我对“好空调,格力造”的观点,尽管我浓厚的南方口音时常让他们不知所以然。我也可以一个人安静的坐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把一切都隔绝在双耳之外,手捧一本《财经》或者《IT时代周刊》,尽管我不能完全把自己隔绝于书本之外。
我喜欢在任何场合表达我自己的观点,我也非常喜欢阅读杂志上别人的文字。我可以不认同别人的观点,用我自己的观点去反驳。我也可以不认同杂志上的文字,用自己的文字去批判。不管组织与我,还是个人与我。在一种相对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一场敌对而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战争,我这么认为。但这是一次友好的较量,会让彼此更加深入,认识彼此的长短处。也许,这也是一种社交的方式吧!
但与我不同,格力废标案中,格力面对的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红色的组织。这是一场没有敌意的敌对战争,这场战争充分的友好。我不能说谁的不对与谁的对,但我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好空调,格力造”。但我也有一个认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可以非常肯定,格力不是最好的。那么,我们是有权利选择更好。可是,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去判断,谁的好与不好呢?仅凭别人嘴巴上说的好吗?仅凭文字上的好吗?我想那些都不必去论证。那些,都是扯淡。
有一句俗话,叫做“谁英雄谁好汉?练武场上比比看”。当然,我们是一个文明的时代,我们不再需要校场,我们更需要一个法场。我们不是没有法场,我们有无数的法场。可是,在这些法场里面,规则和玩法,却通常会让比试者摸不着脑袋。法场无情的时候,却也会充满“有情”。有情的时候,却又会是“无情”。在无情和有情之间,且不说尔等凡夫俗子,就连般若菩萨恐怕也会绕地三圈。
格力废标案,最终结果如何,还看法场有情还是无情。但胡舒立的事情,恐怕不是法场能够决定得了。涉及到如此敏感的话题,如此挑拨神经的话题,我原本只想退避三舍。我不了解其中,我生怕自己的棍子打死人。但我相信一点,“胡舒立”那样的人不在少数。请一定要注意,这是加了一个双引号的胡舒立。此胡舒立,绝对非彼胡舒立。
不管北大的各种研究所也好,还是钢铁石油等各行各业,所谓的“卖国贼”就在身边。这些人有一个特色,就是美国人的高帽子没少戴。这并不是关键,关键是红帽子也没少戴。戴着红帽子的所谓“卖国贼”,色盲的我们如何去区分呢?上帝宽恕我,我实在太愚钝了。“明知”他们都是“卖国贼”,我却还是要跟着他们嚷嚷,跟着他们的路子去走。可万能的上帝,你告诉我一声,不跟他们走,我又该跟谁走呢?不被他们迷惑,还能有谁可以迷惑我们呢?我们别无选择。
不,我们还有选择。除了被奴才之外,我们还可以被奴隶。是呀!不管格力的输赢,他都是一个奴才。不管胡舒立怎样,她也不过是一个奴隶。最多的一种可能,也就是奴隶变奴才,或者奴才变奴隶。
呜呼哀哉!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