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T行业,还需多一点危机感

(2009-01-03 16:57:56)
标签:

it行业

晰感

晰意识

微软

比尔·盖茨

it

IT行业,还需多一点危机感

撰文/挨踢客

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

……

我对2009年的九大猜想,最让网友们不理解的是关于百度和腾讯。我无意解释,此文不过是网友给我灵感,有感而发。

 

小时候,我妈妈就对我说:天晴赚了下雨吃,下雨赚了遭病吃。

那时候,我一直都不理解,赚钱了都存起来,那还赚钱干嘛呢?直到独自生活后,我才明白妈妈的话。妈妈只是在向我传授一个道理: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着。而我们人,也应该不断的变化着。我们经常会感叹: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乐。是的,这个世界变化很快。但是,我们如果加速起跑,我们一样能跟得上变化的速度。在现实生活里,往往计划没有变化快。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应该有一种准备。当计划面临变化的挑战时,我们应该有另外一套计划预备。对于企业来说,那就是在安逸的时候,我们应该有危机来临的准备计划。

IT行业是变化非常快的行业,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条生存法则。如果一个IT企业没有危机意识,当危机来临时,那将措手不及。而往往IT行业遭遇危机的概率比其他行业都要大很多,怎样面对危机和挑战危机是IT行业困扰多年的问题。我必须承认,很多企业都有危机意识,但这种意识上升到一种危机感时,是否依然如此强烈呢?我浅浅的打一个比方,一个人对未来某种危险有一定的意识,但必须注意,这仅仅是一种意识,还没有存在于他的感觉。等到危机真正来临时,这种意识其实对他的判断和决策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这种意识并不能真正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而危机感为何就区别于危机意识呢?危机感比危机意识更加强烈,意识是潜在的,而感觉是凸显的。只有具备某种感觉,才能让我们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更快的速度反应,更快的速度决策,往更对的方向去解决。

也许我有点杞人忧天,对于未来严重缺乏安全感。但是,在快节奏的生活氛围里,我们能容许自己停留脚步吗?如果我们停留,那就意味着我们就要落后,这个现实是不讲究你停留的原因。我很欣赏一种动物,那就是狼。狼是一种非常具有危机感的动物,所以,狼一直以来都是草原上的枭雄。而狼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在高速奔跑时,狼是唯一具有敏捷思维的动物。人,很多时候就不会像狼那样具有强烈的危机感,也不会像狼那样在高速奔跑的时候不忘思考。作为一个人,不得不承认,人是具有一定劣根性的。尤其在时代变化的节奏明显加快时,人已经越来越忘记思考。我不承认思考的人就必定能成功,但我坚信成功的人都是在不断的思考的。

一个真正思考的人,那就是具有非常强烈的危机感的。比尔·盖茨领导下的微软,是非常具有危机感的榜样企业。我们在指责微软垄断的同时,又不得不去学习微软。为什么要学习微软呢?微软与IBM竞争,与苹果竞争,与甲骨文竞争,与谷歌竞争...微软的竞争对手不仅在软件行业,也不仅在IT行业,微软的竞争对手已经几乎涵盖高科技领域。事实上,以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垄断,足够让微软一直称王称霸。但是,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微软并没有安逸的享受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一股脑的沉醉在垄断的酒坛里。微软四面出击,那是因为微软时时刻刻都感受到危机,那就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危机感的表现。要想永远立于不败,那就必须永远保持强烈的危机感。只有一个人时刻都感受到危险就要来临时,才会促使人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加强自己的实力。

然而,相比之下,中国的IT行业大多是缺乏一种危机感。或者可以说,IT行业都缺乏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从80年代往后,危机意识已经越来越淡,而危机感甚至越来越陌生。再回到猜想说一说,有网友说腾讯银行里存着几十亿,破产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也有网友对百度被出售产生很大的质疑。从我的角度而言,我并不希望腾讯倒闭、百度破产。但是,谁能肯定百度和腾讯就不会遭遇大危机吗?不管我的猜想理由是否在理,我们不是都应该具有那样一种危机感吗?一个如此庞大的三鹿,不是在顷刻之间倒塌吗?三鹿的品牌是几十年树立起来的,但是,就这样被“三聚氰胺”毁于一旦。我倒欣赏李彦宏学习比尔·盖茨,对百度的破产预期比微软更短。我想,不仅是微软和百度,不仅是IT业界,所有的公司都应该具备一个意识:我的企业离破产只有XX天。当然,具备这样一个意识,更应该具备这样一种感觉,更应该对这种感觉负责!!!

 

后:不是为我自辩,对于我的九大猜想,我自己也不是很自信。我很欣慰的看到很多网友对我质疑,对于理由很充分的,我在心里都默记下来。因为,这些质疑对我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贵的财富。但是,我还是会坚持我的一些猜想。对于问题的看法,我想还是不要追求一致最好。听同一种声音,那是听不出问题来的。所以,我倒是希望网友们继续有理有据的和我讨论,对我产生质疑。如果有愿意私下与我交流的网友,我也非常欢迎大家与我联系。

QQ150510917

E-mailwph2008@vip.qq.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