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伊朗原油产量已回到制裁前水平 中国买家是最大助力

(2016-05-13 11:17:25)
标签:

杂谈

据国际能源署(IEA),伊朗的原油产量已经达到制裁前水平,这推升OPEC产油量达到近8年来高位。

彭博援引IEA周四发布的月度报告显示,伊朗4月份原油日产量达到356万桶,恢复到2011年11月水平。出口环比增加40%至200万桶/日,接近制裁前水平。这意味着,伊朗已经逐渐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据IEA,4月份,中国是伊朗原油的最大买家,购买量较3月份增加了57%( 80万桶/日)。欧洲买家的兴趣也在增加。4月份,欧洲每天从伊朗购入50万桶原油,比上月翻番还不止。在2012年中期对伊朗制裁收紧之前,欧洲的单日购买量为60万桶/日。

IEA认为,伊朗的原油产量还会进一步上升,但由于短期内的生产力约束,不会有大幅度增长。

在被制裁前,伊朗是OPEC产油量第二大的成员国。复产之际正值油价跌近谷底。为夺回市场份额,复产后的伊朗对产油国协议冻产一事,始终维持其一贯表态:不会加入冻产,直到产量恢复至制裁前水平。这也是导致上月沙特在多哈会议上临时变卦,产油国冻产协议流产的最直接原因。

不过,当伊朗拒绝冻产的理由已经快站不住脚的时候,石油政策的强硬方已经变成了正在改弦易张的沙特。

华尔街稍早提及,沙特正在执行的“史上最具野心的”经济改革计划《愿景2030》,原石油部长欧那密(Ali al-Naimi)迅速被替换。现在沙特真正掌握石油政策话语权的是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穆罕默德不仅拒绝冻产,还表示,如有需要,沙特产量可以立即提升至每日1150万桶。

路透专栏作家John Kemp看来,沙特正在意图利用石油作为武器,以追求在更广泛层面对伊朗实施更强硬的态度。

他认为,沙特对石油市场的考量不敌外交策略,而石油已经变成了外交武器。

沙特宁可油价下跌、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产油国营收减少,也不愿达成一个可以让海湾地区的主要竞争对手收入增加的产量协议。

沙特一直反对联合国关于以提高石油出口及收入来换取伊朗核活动控制的协议,担心这会增强伊朗的经济实力,从而使伊朗能够在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和也门冲突中,增加对其代理人的资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