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供稿:移动Labs
至少从07年开始,运营商就在提资费精简是趋势,并且做了大量工作,梳理资费、精简套餐。但实际效果如何。我们可以问问身边的亲友,得到的回答仍以“你们的资费太复杂”为主。抛开资费沟通、资费推荐等服务工作对客户感知的影响不说,单就资费本身而言,我们的资费确实复杂。用户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套餐,往往要处理消化很多信息,选到满意的还好,一头雾水之后还是没找到、随便选一个先用着的大有人在。我们自己做资费研究的,对此过程也有切身感受。
(一)实现多种业务的自由组合是解决资费复杂问题的重要途径
1、永恒命题——需求满足
以前我们习惯于把很多要素组合,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再把这些要素按照另一种方式组合,满足另一部分人的需求。长期下来,积累了大量资费,而新来一个用户仍认为找不到合适的资费。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市场覆盖大,用户差异性明显。仅就语音业务而言,长尾市场就将长期存在,并且,随着流量的爆发式增长,用户在差异化语音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差异化流量需求。调研发现,中低端用户中约有70%确实对流量业务没有需求,而中低端用户中又活跃着大量需要看视频、下载音乐的高流量需求用户,当不同用户的需求差异过大时,干脆全部打散由用户自由组合,成为满足不同需求的必然要求。
2、传统课题——资费精简
先来看看国外标杆运营商的资费是怎么精简的。以美国最大移动电信运营商Verizon为例,去年6月借助4G推出了变革性的多终端分享资费套餐(Share
Everything)。将原有资费的21档、90种组合方式,精简为12档、12种组合方式,组合方式数量仅为原来的13%。
可见,对于已经运营4G的国际一流运营商,资费精简仍是一个重要课题。而精简的诸多方式中,同时呈现给用户的可选种类减少是最显著的特征。
从注意广度理论来看,一个人正常的注意广度为7±2个,也就是说,当注意对象的数量超过9以后,人们往往难以清楚地把握。我们现在将多种要素及多种要素的组合全部呈现在一个平面上,用户难以把握。如果能够把信息分层,用户将更容易把握信息、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
时代要求——主动变革
品牌分离曾经造就了2G时期的繁荣,三家运营商争相推出并塑造自己的客户品牌已经快要成为历史。随着语音业务不断成熟、流量业务强势发展,用品牌来区分客户变得越来越模糊,精细化运营难以施展。主动打破成绩枷锁,开展一次新的客户洗牌,需要向市场提供自由组合的资费模式。
(二)自由组合的实施难点突出、需通盘考虑
1、首要问题——收入保障
自由组合将选择权更多地交给用户,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开、没有条件。国外自由组合模式的成功经验表明,自由组合一定是有条件的组合,需要基于更深入的用户研究,针对不同用户设计用户愿意接受的规则。如,在终端合约方案中,要求用户必须订购数据流量套餐,既满足了更换终端后的实际需求、也保持了收入稳定。
2、平台问题——电子渠道
从国际运营商的经验来看,推广自由组合模式的对网站销售能力的要求很高。由于自由组合将信息进行了分层,用户的选择过程也变成了多步骤订购过程、每一种选择的结果也需要实时展现。如果没有网站的电子信息穿越作支撑,很难真正实现。
3、动力问题——考核机制
自由组合变多业务捆绑提供为多业务自由选择,用户选择的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业务健康度会有提升。但原来捆绑在套餐中的业务,尤其是数据业务,可能变得无人订购。针对特定业务的考核指标,将受到很大影响,需要对考核要求进行调整,以免影响推广积极性。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机制有利于业务的健康发展、实现优胜劣汰。
4、发展问题——业务培育
采用捆绑型套餐模式,可以将某些业务打包在套餐中推送给用户,这对于某些处于导入期、成长期的数据业务非常重要。取消这种模式后,新的数据业务在培育期可能变成了完全的成本中心,需要免费赠与用户体验。这就要求建立更为健全的业务评估标准,推动业务的优胜劣汰,培育精品业务。
实现各类业务的自由组合,具有重要意义,也充满问题挑战。这种变革需要把握实施契机、做好基础工作、稳步推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