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独家供稿:移动Labs
互联网手机VS传统手机的大战已经展开了,业界的大佬如李开复甚至列出了八大理由来证明互联网公司做手机会失败。作为草根一族,我站得不如李开复这般高看的也没这么远,但是也有点自己的想法,我认为互联网手机品牌才是中国手机品牌的希望。
1、互联网企业更创新:与传统手机企业相比,互联网企业创新更多更快,这种创新可能是手机产品本身,也更可能是渠道创新或者营销手段的创新,甚至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传统手机厂商最近一两年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创新?几年前传统手机厂商天语的渠道创新不错,但最近一两年看到的可能更多是互联手机企业如魅族、小米之类的手机在产品、渠道、营销方面的创新,还有盛大手机可能会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为什么是要把创新摆在第一位说?因为我认为创新是中国手机企业品牌希望所在。如果没有创新我们的国产手机品牌用着三星、苹果等手机厂商定下的游戏规则同他们竞争,他们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我们的国产手机品牌有获胜的可能吗?虽然四月份国内只能手机份额超过了洋品牌,其实这只是运营商补贴以及洋品牌将注意力集中在欧美市场的原因而已,一旦洋品牌在欧美市场饱和把重心转移到中国市场的时候国产手机很可能重蹈04年的覆辙。改变这种现状的唯一办法就是创新,就如当年苹果通过iphone产品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颠覆诺基亚的统治地位一样,我们需要一家国产手机品牌企业通过创新颠覆三星的统治地位,要产生这样的创新我们能指望谁呢?或许谁都指望不上,只是互联网企业可能更靠谱点。
2、互联网企业品牌更强:李开复认为“绝大多数互联网品牌对手机不但不加分,还要扣分”我不知道他是基于什么分析出来的,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关于天语手机和阿里云手机品牌美誉度的调查,结果基本上是一边倒的认为阿里云手机品牌更强。互联网品牌能不能为手机加分其实要看这个互联网品牌本身的影响力,如果互联网品牌影响力远低于手机原有品牌那可能存在减分,但是若是互联网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更大的话正常情况下是不会给手机减分的。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开,考虑全球的影响来看就更不一样了。品牌更多是文化的体现,西方是强势文化,在品牌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我们的传统手机有哪一家品牌强过国外手机厂商?即使是原本的国外品牌阿尔卡特、飞利浦手机一旦被国内企业收购品牌影响力就降到和国产没有什么区别了。但是互联网行业西方强势文化已经被削弱,比如QQ、百度、阿里巴巴品牌影响力在国内是不低于国际同行,也高过不少的国外手机企业。未来的手机市场不会是国内传统手机与互联网手机的窝里斗,而是国产品牌与洋品牌的斗争,互联手机在品牌上更有优势。
3、互联网企业更了解用户:传统手机厂商和互联网企业谁更了解用户?毫无疑问是互联网企业,因为互联企业的产品服务性质决定了他要更懂用户,只有更懂用户才能做出好的用户体验。不要因为苹果说“We do no market research”也做出了用户体验优秀的iphone,苹果之所以不做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调查是因为他们内部的用户研究团队对用户潜在需求更加清楚。根据他们自己对用户的深入了解就能设计出有着非常好的用户体验的产品。我们的很多传统国产手机厂商对用户的了解有多深?是不是还在埋头做出一堆看似很强大其实用户并不买账的东西出来?比如互联网企业中的腾讯,他之所以能成为山寨大王和他对用户的深度了解是分不开的。
4、互联网企业做手机是一条更大的产业链:以前手机产业链和互联网产业链关系并不紧密,但是随着3G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互联企业开始做手机使得手机产业链与互联网产业链融合成一条更大的互联网手机产业链。与互联网产业相比手机产业规模更小,未来的互联网手机产业链必定是互联网企业主导的,而不是手机企业。因为互联网企业做手机可以选择在互联网市场获利还是在手机市场获利,而手机企业做互联网,无法从互联市场获利。甚至互联网手机企业可以0利润生产销售手机通过互联网产品来活动利润。看看美国,微软控制着诺基亚,google买下了摩托罗拉,亚马逊推出了平板电脑之后做手机是必然之举,如果facebook也宣布做手机我觉得没有人会觉得意外的。国外互联网大佬都在做手机也是因为互联网和手机两条产业链的在融合,因为都不想互联网的入口被别人掌握。
5、软变硬难,硬变软更难:就像上面说的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了产业链的一环,就必定有企业想打通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通过产业链来参与竞争。手机企业和互联网谁更适合做着产业链的链主呢?传统手机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由硬变软可以吗?答案是很难,非常难。IBM的艰难转身就是一个好例子,而且IBM虽然变软了但是做的并不是个人市场。而有互联网或者软件企业转做硬件成功的例子却比较多,比如微软的鼠标和Kinect;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还有小米手机。联想的杨元庆说“互联网企业做硬件难成功”,要是这么说的话传统手机企业做互联网要比互联网企业做硬件难上很多倍。如果说有企业能软硬通吃的话我更看好互联网企业。
6、互联网企业掌握话语权:互联网企业本身是媒体,对信息传播的掌控远高于传统手机企业。互联网很快就会超过电视成为第一媒体,成为大众信息最主要来源。互联网企业做手机可以调动更多的信息资源来吸引用户,也就是所谓的眼球经济。可能有人会说按照这种逻辑互联网企业掌控信息那做什么都可以了?答案是对的,所以产生了团购,国内很多团购企业倒闭不是团购本身的问题而是做团购的人无度烧钱想把公司做大上市圈钱或者卖钱而不是真心想做好团购。手机成为互联网产业的一环同时未来手机又是互联网产业的最主要入口(其实移动互联网本质还是互联网,只是实现的方式不一样),所以互联企业就有必要先通过对信息的掌控推广手机,然后通过自己销售的手机来加强对信息的掌控。
7、互联网手机盈利方式更多:很多人担心互联网企业做手机怎么赚钱?赚的是什么的钱?其实互联网企业做手机赚钱的方式很多,起码是比传统手机企业要多。比如一个互联网企业找一家企业做ODM/OEM生产一款手机和传统手机生产一款手机成本相差不大。传统手机厂商必须找电视、网站做广告,而互联企业可以省下这笔钱,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媒体;互联网企业更多的是通过电子渠道销售,而不需要像传统手机一样花钱养着渠道。手机卖出去之后传统手机企业就无法获利了(要是说想通过售后获利那只能说是奸商),但是互联网企业则不同,比如盛大手机卖了之后还可以通过内置的网络游戏赚钱,比如百度手机可以通过手机广告赚钱。最后用户更多的使用互联网企业的业务,互联网企业也能赚钱,比如更多的人用阿里云手机购物。可见互联网手机盈利模式更多,而是不是增加了一层增加了一份成本,不要以为传统手机企业就没有营销部门,不要做广告,渠道是免费。
8、不生产也一样做手机:互联网企业并不一定要自己生产手机,自己设计找其他企业OEM可以,甚至直接拿来主义用其他企业的方案ODM也可以。是不是生产手机,有没有做过手机并不是决定企业能不能做好手机的关键。苹果自己就不生产手机,找富士康代工iphone一样风靡全球。亚马逊、facebook估计也不会自己生产手机。即使传统手机厂商联想(其实应该算是电脑厂商)的手机也是富士康、仁宝代工比较多。是不是自己生产手机并不重要,只要控制好质量,管理好售后就可以了。
结束语:
想乘机捞把钱就跑而做手机的互联网企业也肯定有,也不是每个做手机的互联网企业都会成功,甚至失败的会比成功的还多,但是真心并且用心去做手机的互联网企业胜算颇大。传统手机和互联网手机品牌谁能剩下者为王或许明年年底就能见分晓了,在与洋品牌的斗争中互联网手机品牌获胜的希望可能会更大,或许他们是国产手机的希望。
本文作者发表在移动Labs的原文链接是: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57530/175385
【相关博文】
【精彩推荐】
【问答】iphone3GS相比国内千元以下的智能机是否具有优势?国内运营商是否应该利此契机?
【问答】3G的拐点真的到了吗?低价套餐的推出究竟能带来多少用户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