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己任,无可厚非。是否只要能挣钱,企业什么都可以做呢?《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在面对利益和道德冲突的时候,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企业要能守住底线,有着“不可为”的事绝不做的判断与执著,在理性的主导下做出最终选择。阅读历年来中国移动《企业责任报告》(2010年更名为“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移动无疑是其中典范。
“有所不为”,是企业仍应该有自己的良知。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别人都在做,自己却硬是不做。网络游戏给了不少企业家翻身的机会(如史**),但让未成年人沉迷于中,又算什么呢?中国移动不为一时的利益,将数亿之众的动感地带客户做为“吸金地”,而是合着团中央搭建一个未成年人专属手机网络,使青少年手机上网将能通过一条“绿色通道”进入一个不同于成人的网络;把游戏的概念推广成“泛游戏”---凡是互动的娱乐活动都是游戏,花大力气征集“阳光游戏”,让青少年在游戏中学到文化知识,增强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有所不为”,是有违客户利益的事情不做。腾讯与360之争中,置用户于何地呢?一个与公共利益直接相关的企业,应该把客户放在首位。中国移动在国内率先推出业务扣费主动提醒和增值业务0000统一查询退订两项“透明消费”服务举措,充分保障了手机客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有所不为”,是不该挣的钱不要。短信这一成熟业务至今是促进中国移动增值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一环。但在治理“不良信息”时,中国移动绝不手软。至2010年底,公司建立了垃圾信息监督管理体系,强化垃圾信息监控系统、垃圾信息判定系统和垃圾信息拦截系统,实现即时、准即时和非即时的监控,累计封堵不良信息222亿条,处理客户不良信息举报2184万条。
“有所不为”,是在需要付出代价的时候,仍然坚持讲诚信。讲诚信,有时候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移动推出“收费误差,双倍返还”、“全面实施服务定制客户确认”、“先提醒,后停机”,减少了业务收入、增加了营销难度,然而信则达天下。
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质就是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这其中最难的又属“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意味着放弃,而放弃往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放弃意味着失去某些既得的利益。何为“所为”,何为“有所不为”,需要企业有正确的判断与强烈的自律之心。无疑,这是需要战略智慧和一种精神的。但也正因此,中国移动才成为“负责任”的企业。
程慧发表在移动Labs的原文链接: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7539_86464相关博文:
责任在心中 服务在行动
插上通信翅膀播 撒新农村腾飞希望
相关知识点:
手机应用绿色安全诚信联盟
相关资讯:
搞笑舞台剧视频:移动Labs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