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欧洲启示之6:老师为什么比不过学生?
美国人的主体就是那些在欧洲受迫害的乘坐“五月花号”抵达美洲的欧洲人,如果说美国人是学生的话,欧洲人至少是老师,这几天的欧洲游也让我充分见识了欧洲人的能力,但是在老师和学生的考试比赛中,老师却考不过学生,你道这是为什么?难道是老师的水平不行吗?不是的,关键的原因是欧洲的不统一,今天第一次体会到了不统一带来的麻烦。
这次到欧洲来,我知道欧洲的电器标准跟全世界不一样,所以特地带了一个充电插座,但是到欧洲之后还是不行,不得已找导游借了一个,在荷兰、德国的两天里,用的好好的都没有问题,第三天的时候我们住在了瑞士的琉森这个雪山脚下的小城。晚上充电的时候这个充电插座怎么也插不进去,一下子我纳闷了,赶快打电话给前台,前台的服务人员告诉我,你必须下来重新换一个插座,还要交10欧元的押金,且必须你自己亲自下来拿,人手不够无法提供送达房间的服务。我只得重新换上衣服,拿上充电器到了前台,换了一个充电插头(比较如图11),这么一折腾,10多分钟过去了,简直是浪费时间啊。想不到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欧洲,一下子这几天来对欧洲文明的好印象全都打了折扣。其实欧洲不仅仅是一个充电插座标准的不一致,欧洲的语言也极度不一致,比如仅仅一个瑞士就有三种语言(德、法、意),货币也不一致,目标也不一致(比如很多国家对建立统一的欧盟的看法就仍然停留在低层次上)等等。在世界文明高度发达、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欧洲这块土地上的这种现象就好比中国秦朝不统一的度量衡、解放前阎锡山的窄铁轨一样,大大加大了人们之间的沟通成本,减低了人们之间的生产效率,这怎样能跟得上世界文明的步伐?所以一个个的欧洲人都可以说得上是美国人的老师,但是整个的欧洲人跟整个的美国人比起来,就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的单挑了,就成了一个团队和另外一个团队的竞赛,如果这两个团队中,有一个是大家用同一种语言、向同一个目标,而另外一个是大家语言不统一、目标不一致,你说谁能赢?!巴比伦人的通天塔本来都快修到了天上,天上的上帝只需要小小地改变他们的语言,就轻松地化解了这个危机。上帝已经通过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已经告诉了我们语言、标准和目标一致的重要性,可惜欧洲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看看欧共体、欧盟运作的艰难就知道了。而美国早在南北战争、林肯时代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欧洲人在团队的竞争中为什么输给美国学生的根本原因!
希望欧洲人能尽快地意识到这一点,否则,再次成为世界文明领导者的那一日会离欧洲越来越远!
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瑞士琉森
史正军发表在移动Labs的原文链接: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32139_73828
相关博文:
相关资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