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牧野中国移动mm商业模式it |
周末闲暇,打开久违的移动MM的网站认真的浏览,发现一年之后的今天,MM网站着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网站的易用性,还是应用的内容,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从现有的网站来看,软件一共有5640款,游戏2225款,主题则是29126款。首先从种类上来说也不算少,但具体到某一款手机终端而言,则就不算多了,与APP Store公布的近20万项应用,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再者从下载的情况粗略看来,收费应用下载的并不多,免费应用倒是下载不少。
移动MM现在选择的模式是浏览、下载应用免收流量费,按次收取应用的下载费用,即通道免费、内容收费,移动根据应用收取的费用向应用开发者结算分成收入,这和以往的梦网商业模式相差不大。客户现在所付出的应用购买费即以往的点播费用,只是把以往的SP业务取名为应用,最大的创新之处应该在于“以往的SP都为企业,现在的应用开发的合作伙伴可以为个人”,这使得参与内容提供的对象门槛更低,更广泛的发动了群众的力量。但这种收费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SP业务模式,对前向客户收费,长期来看,很难取得突破性的成功。
首先,前向收费在中国,人们对版权的法律意识没有跟上之前,期望前向客户掏钱去买信息类产品,绝非易事。只要存在有被破解的希望,就会盗版泛滥。所以现在大家都会千方百计的去搜索破解或者编码的方式,寻求免费使用。
其次,前向收费并不具备竞争力,这种方式很容易被颠覆,风险很大。如果腾讯、谷歌、百度等大型互联网企业通过创新,打造庞大的后向产业链,极可能打破前向收费的模式,届时,中移动花巨资建立起来的庞大MM体系将会受到致命的威胁。
因此,在互联网免费时代到来以后,应仔细斟酌、反复推敲确定商业模式。中国移动最大的优势是客户规模以及对客户消费行为的准确把握。的确每个客户只需下载一次,就会多达5、6亿次,但随着客户的理性及消费的透明,在新的形势下,对MM的定位应充分结合客户的特征及需求。
一是在现有基础上,采取多元化的应用签约手段或合作方式。一方面是现在的模式,即按照下载计费次数与应用提供商分成,另一方面,对部分优秀或有潜力的应用采取一次性买断的方式,双管齐下,储备优秀应用资源。
二是引入包月计费或会员制,尝试丰富MM应用销售模式。采取MM会员制或包月服务,对MM的忠实客户或者活跃客户提供体验式服务,进而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应用需求。
李牧野发表在移动Labs官方博客原文:
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9263_65195
相关博文:
MM为何磁吸互联网创业者
创业,如何用MM为未来理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