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晴:“微革命”时代运营商的机会和挑战

(2010-08-17 22:27:19)
标签:

杂谈

独家供稿:移动Labs

  最早开始关注twitter还是在德国的时候,一位委内瑞拉同学告诉我她在twitter上被总统查维斯关注了,而且还在她发起的话题中参加了讨论。她之后便成了一个twitter铁杆用户,每天都不知疲倦地关注被人、被别人关注。一位普通的留学生发起的不到140个字的观点,居然能够被总统关注而且还参与了讨论,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Twitter是网络时代一个很特别的产品,它出生在网络社会,只有140个字的传播空间。在它上面无数的草根无时无刻地传达着自己看似零零碎碎的信息。比如说“今天去我最喜欢的餐馆吃饭,饭菜味道好象不如平时的好”“今天下班要去看演唱会,但又被要求加班,好纠结”……最早的时候twitter提出的口号就是“what are you doing?”

  Twitter这个产品似乎是很难以理解的,一个没有主题、任何人都能发起话题、既能够关注别人、又能够为别人所关注的简易平台价值到底在哪里?难道真的有人会在乎别人24小时都在干些什么?这些喧喧嚣嚣、不知所谓的信息难道真的有价值?

  在开始对twitter的价值做分析之前,我们先来关注一下它的效果和影响力:5年时间,Twitter已经成为一种革命性的媒体。在国内,类似Twitter的微博看似影响力还主要停留在娱乐、影视、新闻传播,但实际上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中,微博已经被定义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媒体”。在多个重要社会事件例如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胡舒立出走《财经》等,微博都起到了不仅仅是推波助澜而甚至引领舆论的作用。在国外,微博的作用范围更是远远超出了新闻媒体。2008年的美国大选,奥巴马将twitter的作用简直发挥到了极致,从形象塑造、与选民沟通到测试一些理念的反应情况……可以说,奥巴马的当选,twitter功不可没。

  微博的出现和火爆,有的人认为是一种草根文化的反映,有人认为是随着网络展社会生活部分虚拟化的结果。我认为它是一种社会中单个个人思想的反映和碰撞、重构,是一种社会总体沟通手段的优化。它不仅打破了最传统的类似电话、电子邮件等点对点的模式,打破了网站对个人的点对多点的模式,它还打破了基于六度理论的SNS网站的多点对多点的模式。它创造了一种极为扁平、传播极为高效、受众在短时间内扩散极广的沟通方式。这是一种通信方式和社会信息组织方式的革命,可以称其为“微革命”。

  微博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社会沟通方式。尤其是在西方文化中,个体被鼓励挑战权威、尊重自己的思想并勇于表达交流的环境中,微博能够很好在某一事件中通过各种不同观念的碰撞来形成各种不同的思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广义社会群体形成的手段。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看到“群体意见”的价值和力量。1961年,当时的美国总统John F. Kennnedy决定派一队古巴流放人员去侵犯古巴的猪湾地区。这个计划的提出者是一些雄心勃勃但军事经验缺乏的军官。当时政府中有许多阅历丰富、出类拔萃的人也参与了这一决策,但是他们所没有看到的是,卡斯特罗在古巴深受人们爱戴,这一计划也低估了古巴的军事力量。结果,卡斯特罗的军队在一天的时间里就保卫并瓦解了入侵队伍。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从反面看到“群体意见”的力量。肯尼迪的顾问团的群体错觉,阻碍了批评性意见的提出。在决策会议上群体的意见占了上风,使得一些经验丰富的顾问团专家隐瞒了批评性的意见。[1][1]试想如果存在一种尊重群体意见但又让个体意见能够有足够表达空间的沟通环境,基于信息的决策一定会更加科学合理。

  在国内,由于受中庸思想和尊重权威文化的影响,微博上的思想碰撞和融合衍生并没有那样剧烈。微博更多地呈现出一种社会热点事件实时播报、吸引大众媒体视线的媒体特征。据2010年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发表的《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指出,2009年发生的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中,由网络报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而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得微博发挥了极大的效用。该报告指出“一些‘意见领袖’的twitter的跟从者过万,对网民的感召力和煽动性极强”“网民通过‘跟从’链接而形成的微博客群落,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时政新闻平台和论坛……”[2]作为热点事件媒体平台,它的价值在与多视角思考带来的相对公正性。正如互联网专家刘兴亮的观点“传统的发布会请100家媒体,这些媒体的价值观、新闻观都很相似,我公布10个新闻点,但他们都仅仅报道了同一个点。但在微博客时代,成千上万人一起说一个事情,就会逼近真相[3]”

  在运营商在信息产业的定位不断朝“信息整合者”和“信息聚合者”推动的时候,微博这种表面上将信息碎片化、无限衍生化的做法似乎难以和运营商的战略相融合,运营商也很难从这种模式中寻找价值。但需要说明的是,碎片化的信息只是表象,根据社会学中的“环境知觉”理论,每条碎片信息,甚至每一条单独的社交信息,本身都微不足道,但随时间流逝,当他们汇集起来,这些片断就能接合成一幅细致得惊人的画卷,就如那些用点和线构成的印象画画卷。[4]这是一种运营商所追求的信息汇聚,只是实现方式更为独特而已。这也就能够twitter为何将其口号更改为“share and discover what’s happening right now, anywhere in the world”。这不就正是正在致力整合各类信息、并以最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客户的运营商和其他信息服务商正在做的事情吗?

  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运营商能够从微博的经验中学到什么,如何在这一尝新革命中发挥优势,获取与自身定位相符的利益。我们看看微博目前最强大的四个领域——信息提供、沟通、商业管理和人际关系中,运营商都能做些什么。

  在信息提供领域,微博提供的重点信息功能包括:

  n 与有共同兴趣的人群分享信息

  n 在线提出问题,寻求专家支持

  n 发布和了解新闻

  n 专业群组讨论,获得专业性产品或行业信息

  n 分享创意,并获取反馈和修改意见

  运营商所能做的是和微博合作获得有价值的群组,形成部分领域的“意见领袖”,并在这些意见领袖的基础上形成有价值的分类信息聚合平台已作为未来信息运营的基础。

  在沟通领域,微博提供的重点信息功能包括:

  n 通过与其他平台(Facebook,Linkedin等)的结合将信息散布,促进信息传播

  n 好的内容获得“转发”奖励,帮助商业信息的病毒式传播

  运营商所能做的是在提供的信息产品中充分考虑与微博平台接口、双向信息共享的可能。例如提供旅游信息产品,就不但仅限于所谓的“权威性”旅游信息,而是考虑将微博中大量的UGC(用户创建内容)整合到提供的信息中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

  在商业管理领域,微博提供的重点信息功能包括:

  n 将twitter作为开放式创新的重要渠道,通过它去了解客户、合作伙伴、竞争者的情况和对自身创新的反馈

  n 创意型产业的协作工具

  n 作为广告或者活动组织的营销平台

  运营商可以考虑根据特定行业包装出一些有价值的微博,并联合微博企业进行推广。这可以帮助商务人士实现对行业的把握和行业中创意的及时跟踪。同时在移动广告等新媒体业务领域工作开展时充分考虑微博的病毒式传播优势。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就是人际关系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微博提供以下功能:

  n 建立社会群体,形成与同行、志同道合的团体

  n 为“意见领袖”创建个人品牌提供平台

  n 作为家庭、朋友联络沟通的工具

  运营商尤其是移动运营商可以考虑赋予短信这样功能性的产品以更多的社会功能。具体所指就是建设类似“信息俱乐部”、“短信微博专题频道”这样通过专题或一定社会关系形成的平台。关注度从功能性拓展到社会关系性,形成更有价值的信息聚合平台。

  总之,微博的出现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新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作为信息聚合、传播的运营商需要在这个革命到来的时代转换观念,开放思想,争取在这个新革命到来之时抢占好信息汇聚的制高点。

 

  [1]社会学,David Popenon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p18

  [2] 新周刊,中国的moternet现状,章润娟,2010,P68

  [3] 新周刊,从内观到分享发现微革命,胡泳,2010,P33

 

云晴发表在移动Labs官网上的文章: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104002_62606

相关博文推荐:

移动信息化更是过程创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