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案
(2013-12-27 16:50:36)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三年级这个学段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的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例题应借助电脑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并且紧密联系生活,创设了大量为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从而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体会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学准备:师生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图形各两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天气晴朗是个郊游的好日子。懒羊羊带小灰灰去郊游,在路上,懒羊羊对小灰灰说:我要考考你,我带了2个苹果,两人平均分每人分多少?
小灰灰说:懒羊羊哥哥,我也考考你,我带了一个月饼,我们平均分每人分多少呢?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多少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
二、多方互动,探究新课
(一)教学例1,认识二分之一
1、建立 “平均分”感知。
(场景缩小范围)课件呈现分饼场景
师:一人一半是什么意思?
(课件演示)师:这叫一人一半吗?(不平均分)为什么?让学生交流明确一人一半是从中间分,两边一样大。
(课件演示月饼平均分动画)师说明:把一块月饼从中间分,左右两边一样大,这一种分法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老师手中的圆当作这个饼,怎样分呢?
这样可以吗?(不平均)应该对折,这样才能把圆平均分。
师对折,画线,涂色,提问:这就是多少?为什么可以用来表示?
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 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说出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根据学生的话板书: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指名3个学生讲一讲。)
师:(指着另一半月饼)那这一份呢?
让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 。(课件:在另一份上写 )
师:全班齐说 的意思。
师:知道了 的意思,我们再来看看它怎么写。伸出手指 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条小短横,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数线;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2叫做分母;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1叫做分子。这个分数“ ”是由1、2和一个短横合成的一个整体,它是一个分数。这个数怎么读呢?
(生读,师板书
2、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练习:,涂色部分是不是原图的二分之一?为什么?
①
(二)学习例2:
1、学习及其它分数
师:(
(让学生根据 的含义来推想:把圆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圆形的四分之一。)
师: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演示四部分折叠后完全重合)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贴图)那怎么写?
(指名学生读写 。)
师:谁来说说
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能说出:横线表示平均分,4表示把圆形平均分成4份,1表示取了其中的1份。)
2、实践操作:用长方形折出。
师:想一想,同一张纸折出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呢?
师:(手指黑板上的四种折法)看来,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
设计意图:明确虽然折法不同,但结果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含义。教学中让学生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先确定操作要求,然后让学生自主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呈现几种不同的折法。
师小结:像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基础练习 加深理解
师:分数除了我们刚才讲的两个外,还有很多,看一看下面图中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认识了
揭题: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分数,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1,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几分之一”。
4.用不同的学习材料,创造分数。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现在老师请大家用你们手里的一些学习材料,你能用它创造出其他的几分之一的分数吗?我给你们计时2分钟,看谁折得多!
(生利用正方形、圆、半圆、纸带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看到大家创造出了很多的分数,请同学们把你创造的分数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
师:刚才发现这些同学创造的分数很有特点(把折纸贴在黑板上),请这些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创造分数的,创造的分数是几?
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说的的很好,说出了折纸的方法和分数,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师:那老师还有一个疑问,这是你们在交流时,我收集的另外几个作品(贴到黑板上
(学生很容易看出都用 表示。)
师:这三个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用 表示?
师生小结:不同形状的纸,只要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就能用相同的份数来表示。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2分钟就折出这么多不同的分数,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还能继续创造吗?能创造多少个?
(让学生体会分数有无数个。)
师:对,能创造无数个分数,分数与整数和小数一样,都有无数个,那就用“……”来表示后面有无数个。(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纸折出不同的分数,通过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这一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分数含义的理解,而且知道了分数同整数和小数一样,都有无数个。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
|
1 —4 |
(2)把一块蛋糕切成七块,每一块是它的 |
1 — 7 |
(3)把一根绳平均分成3段,每一段是它的 |
1 — 3 |
(1) |
(一)判断题:
生活中的数学
圈出的是几分之一? |
|
(三)看一看,它们各占了几分之一。拓展:比大小。
(四)会变的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