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评课
(2010-05-03 08:23:35)
标签:
个数教材系统性倍数数学杂谈 |
分类: 评课稿 |
《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评课
隆山实验小学
李丰月老师这节课,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思考交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自主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
李老师将教材进一步加工,变为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学材。我们都知道,新教材在过度追求儿童的经验时,往往有时会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以致使很多地方的知识的生长点让我们这些老师都看不出在哪?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不住。而透过李老师的这节课,我们能看出李老师较深厚的教材还原加工能力,将教材还原它的系统中去,承接到学生的认识学习起点上去,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节课,抓住了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核心训练点:谁与谁比,谁为一倍数,把几个看作一倍,大数中包含着几个一倍就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解决了如何看,如何想,怎样算的问题。在课的引入时,充分考虑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由学生已经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倍开始,通过其内在联系自然过渡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在课的末尾,拓深向两步问题、求一倍数问题,为今后继续学习总数关系的问题伏笔。这一切都能看出一个优秀教师既考虑了教材的系统性又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所做出的努力。
二、
新课程最大的改变,是变传统教学的知识技能单一价值取向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并重,多元获得的价值取向。这节解决问题课我们可以深切地品味到这一变化。李老师引领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让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与此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我们还能体会到李老师那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画一画、估一估、说一说,无不蕴含着对知识的应用,对方法的指导,对思维的启迪。多形式的练习,每时每刻调动着学生多感官地参与到整个教学之中。在教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教给学生一般性解决问题方法“看”、“想”、“算”的方法,在练习中教给学生“画”和“估”“说”的方法。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培训学生的创造性;数形结合,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有序思考的习惯。多法并施,法法得体,匠心独运。从中我们也能欣喜地看到李老师的课从教学实效逐渐向教学艺术迈进的步伐。
以上,是听了这节课后,我试着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这节课所作的粗浅评价,概括得不是很全面,请大家再补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