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组合》评课
曹晓云
今天聆听了林忠霞老师的《简单的组合》。我觉得上得非常成功,下面我从内容选取、教学实施和目标达成三个角度来评一评这节课。
一、内容合理加工,根据班级和教学实际灵活取舍。
书上教材不过是提供学生学习的一个例子,林老师不死板机械地教教材,而是拿着教材教,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二次加工,更符合本班学生的需要,体现的新课程教师是教学实施主体的理念。这节课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林老师灵活合理的加工取舍教材,将组合独立成课,可更加让学生在活动中将这部分内容理解深透。
二、组织实施得力,教学策略多样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得积极主动。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动手实践体验,探究解决问题。3、关注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林老师组织许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活动,运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目标有效达成,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各有发展。
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是我们数学课始终要贯彻的目标标尺。这节课,是一节思维活动课。思维含量较高,因而目标比较难以达成。但由于林老师合理的加工内容和灵活地组织实施引导。把学生带到他们身边熟悉事例中理解数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活动中学,解释应用,化难为易。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各有收获。我们在听课的课堂观察中不难感受到。学生的知识形成技能扎实形成,思维得到启迪和拓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