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方教育学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后记

(2011-10-01 07:00:17)
标签:

侯怀银所思

杂谈

分类: 教育学史

(该书已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教育学是“舶来品”,教育学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引进西方教育学是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起点”,中国教育学是“在不断接受外来教育学冲击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这些都是对中国教育学研究者耳熟能详的话语。但对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一直缺乏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我们的忧虑在于,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190119191978,进行了三次传播的历程,但对这三次历程我们都缺乏应有的系统反思。这样做的后果就导致了我们显得没有传统,没有学统。

中国教育学研究者长期以来实际上不太重视自己前辈所做出的努力,对20世纪中国教育学研究者所形成的西方教育学研究成果,缺乏应有的梳理。

有鉴于此,笔者主持并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西方教育学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本书是在对这个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总基础上写成。

反思这本书的写作,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立足于教育现代化、西学传播和师范教育的发展这三个维度,本书揭示了西方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和原因,提出教育学在中国被传播与中国的现代化属后发的外生型有关,也与西方文化在近代的传播先物质、制度后观念有关,而师范教育的兴起则是西方教育学传播的直接推动力。

第二、尽可能地大量查阅第一手资料,比较详细地编制了西方教育学在20世纪中国传播大事记、20世纪传入的西方教育学著作和教材、20世纪传入的西方教育学方面的论文、20世纪国人发表的西方教育学研究论文四个附录,为本书的研究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第三、对国人所传播的45门学科的传播启动时间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确定。

第四、对西方教育学20世纪中国的传播历程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考察,提出西方教育学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历程可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以德国教育学输入为目的的传播阶段以美国教育学输入为目的的传播阶段、以教育学建设为目的的传播阶段、以否定批判为目的的传播阶段、以教育学中国化为目的的传播阶段。本书对每个阶段西方教育学的传播都进行了概要性的阐述,基本画出了比较清晰的西方教育学在20世纪中国传播的“经过路线”。

第五、对西方教育学在20世纪中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既催化了教育学在中国的诞生和初建,又推进了教育学在中国的重建和发展。

第六、对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进行了反思,提出要正视西方教育学传播所带来的消极作用,要改变照搬和模仿的教育学发展方式,要有智慧地做好西方教育学的传播工作。如何传播西方教育学,仍然是21世纪中国教育学研究者面临并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七、对西方教育学四本著作,即《普通教育学》、《民主主义与教育》、《学会生存》、《高等教育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试图从一个侧面去深层反映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第八、教育学中国化,作为20纪以来中国针对“国外教育学传播”现象的一种反动,既是教育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由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和口号,也是中国学者比较普遍的追求、梦想和“情结”本书以“教育学中国化—20世纪中国学者的探索和梦想”为题,对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者所进行的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进行比较系统的回顾与反思,具体就“中国教育学”的创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要在“创建中国教育学这个旗帜下解决好西方教育学的传播这个问题,并作为本书的结束语。

对这八个问题的解决,我们甚感已尽力了,基本完成了这八个方面的任务。但由于课题研究的难度以及其复杂性,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和本书的写作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对西方教育学至今还缺乏系统的研究,这影响了本书在深度上的进一步展开:

——到现在我们都没有一本中国学者撰写的西方教育学史,仅仅有一本20世纪西方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对赫尔巴特以来的西方教育学发展史缺乏应有的系统梳理。

——打开国内出版的《教育学》、《教育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学原理》等类型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对西方教育学发展的介绍大多语焉不详、脉络不清,究竟如何对西方教育学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其划分依据是什么,西方教育学发展在每个阶段有何特点,西方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对这些问题更缺乏系统的研究。

——已发表的论文也缺少对西方教育学的系统研究,就教育学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发展史更缺乏系统的研究。在中国研究者文献中,仅仅有“西方教育学”之类的研究,缺少美国教育学、英国教育学、德国教育学、法国教育学之类的研究。对日本教育学的发展史我们实际上也不甚了解。西方教育学的研究不能缺少对苏联教育学的研究。苏联教育学对中国教育学影响至大,但对苏联教育学发展史,至今没有一本系统的著作。实际上我们对苏联教育学发展史很不了解,这直接影响了我们对以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为代表的苏联教育学的影响和评价。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等国教育学的转型及发展我们也不甚了解,至今也缺乏系统的研究。

——对西方教育学的研究大多也是就作为一门学科的西方教育学所进行的研究。我们不仅缺乏对西方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伦理学、教育人类学等学科发展史的研究,更缺乏在这个基础上的西方教育学发展史的研究。西方教育学史应是以所有西方教育学学科发展为对象的研究。

——至今还没有专门研究西方教育学史的研究者,更缺少中国的西方教育学史学者和西方教育学史家。

这究竟怎么了?我们深受西方教育学的影响,但对西方教育学却缺少应有的系统研究。其中原因很值得我们探究!

我们应确立一个基本信念:中国学者对西方教育学的研究是创建中国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不能因为建设中国教育学,进行中国研究,就不再去系统研究西方。建设中国教育学是我们的基本目标,但我们也要敞开心胸去研究西方教育学。

我们要真正打破西方教育学一百年来对中国的影响,形成中国经验、中国理论、中国学派,必须深入而系统地研究西方教育学!

我们应“重新阅读西方教育学”!

我们应重新去阅读和理解西方教育学的经典文本!

我们期待着具有贯通性的西方教育学史研究论文和著作的出现!

我们期待着西方教育学经典文本真正成为中国教育学研究者的思想资源!

我们期待着西方教育学真正成为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有效资源!

我们期待着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研究!

本书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总和提炼,虽然由我执笔,但凝结了大家的劳动。史慧敏帮我进行了书稿格式的规范和校对,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的最后写作是在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完成的。作为访问学者,感谢迪肯大学为我提供的工作条件和导师刘国强老师的真诚帮助!

                        侯怀银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

20118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