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礼仪之四 披麻戴孝
(2015-01-10 12:37:15)
标签:
情感 |
人们把死人的事情称为白事。为什么?
因为晚辈人要戴头箍孝帽,穿白衣白裤,缝白鞋,满身白色,“白为素,素为净,净为纯,纯为真。披麻戴孝是要表示对长辈人的一片至纯至真的孝心”。
因此,人死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扯白布,然后附近邻居街坊,关系不赖的妇女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到了丧主家,帮忙缝制孝帽,白鞋。
早些年,人们铺张浪费,服重孝,尤其是女的,关系近的,比如子女甥侄女等等,要穿白单裤,箍白手巾,现在提倡丧事简办,邻村张各庄除了子女,戴孝帽,箍头箍外,别的亲属送殡的一律胳膊上戴袖章,黑布上一个白色的孝字。
我们村现在也简化了,一律不让穿白单裤,箍白手巾,除了死者的子女缝白鞋外,别的送殡的一律不缝鞋,人们为了表示对父母的孝心,就找来一件白色的上衣穿在身上。
当然,孝帽也是有区别的,死者子女的,孝帽上缀着两朵棉花,头箍上也缀棉花,鞋是白布包缝的,腰里也要系上一条白带,称为大包,这些外甥和侄子们都要系上。
我们村有个人死了老人,想抽烟,点不着,旁人和他逗说你把打火机火苗调大一些,结果火苗太大了,把孝帽上的棉花点着了,他想和旁人换换,看到了儿子的,就换了一下,长辈人大骂他不懂事,因为根据不同的关系孝帽是不一样的,比如死者孙子的,和外甥的就不一样,孙子的带着两个布条,重孙子的是红布条等等,岂是乱换的。
还有死者的子女们出殡的时候,要在腰间系麻绳,系的不能太紧,太紧了日子过得紧巴,也不能打结,就是蓬蓬松松的系在腰间,出门的时候,旁边驾着的人要解开扔掉。
为什么老人死了要披麻戴孝,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据说披麻戴孝由孔子所创。相传,孔子是个大孝子。一天早上,他正在陈国(今淮阳)弦歌台上向弟子们讲经,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孔子当即昏了过云。他醒过来后,抓了块白麻布当头巾,穿了件白袍当外套,随手拿一条捆书简的麻绳束在腰里,就随来人火速往家奔。
孔子是出名的知书达理的大孝子,很受人尊重,所以来帮忙送葬的人很多,人们见孔子为母亲送葬的装束和样子,觉得好奇,就问一位见多识广的老者。老者想了半天,用手捋着尺多长的白胡子慢条斯理地说:“白为素,素为净,净为纯,纯为真。夫子披麻戴孝是要表示他对母亲的一片至纯至真的孝心。他手里的柳木棍叫哭丧棍,是表示父母死后,失去依靠,自己连行走都不方便了,只得拄棍子了。你们看到夫子的鞋后跟没提上,那也有个讲究哩,是说父母的丧事是天下第一要紧的事,急得连鞋跟也顾不上提呢!” 人们觉得老者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孔子披麻戴孝、拄柳木棍子、趿拉鞋子为母亲送葬成了淮阳一带人们效法的对象,并越传越远。久之,都固定为不可更改的殡葬礼仪,一直流传至今。
至于现在披麻戴孝的意义,我想也是为了和死者关系远近的区别,比如谁是死者的子女,乡亲们看出殡的时候,如果你对老人不孝敬,就会指指点点,甚至抛投臭鸡蛋,这就像游街示众一样,因此为了不至于被人戳脊梁骨,也要对老人孝敬。
其实,老辈人讲活着不见人,死了一大群,披麻戴孝只是一个形式,对父母至真至纯的孝敬才是实实在在的内容。
水暖毯到货了,冬季取暖的绝佳产品,水电分离,不用担心触电,上火,还有保健的功能,蜂蜜也到货了,槐花蜜,枣花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绝对纯正,数量有限,请朋友们速速来店。外地的朋友可以快递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红旗街鹤煌网业对过的雅林蜜园手机15930370545QQ647934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