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8月25日的答记者会
(2011-10-31 16:46:30)
标签:
财经刘英中国人寿偿付能力资本市场股票 |
分类: 新闻摘要 |
北京会场记者提问:中国人寿业绩下滑除了外部环境因素以外,中国人寿内部有没有什么原因,您执掌中国人寿之后,在下半年摆脱这个困局有没有 新的想法,在不动产和股权投资有没有新的动作。偿付能力上,中国人寿发行了300亿次级债,刚才刘总也提到,未来融资会成为以后补充资本金的手段,这是是否表示说以后发行次级债还会有下一次,今年和明年会不会有再融资的计划,300亿次级债发行完以后,偿付能力会提升到多少?
袁力:谢谢!您提了两个问题,我到中国人寿也就3个月左右的时间,来的时间比较短,通过上半年中期业绩情况来看,确实受到宏观环境和自身发展等方面影响,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我来了之后主要做了三件事儿:
一是调查研究,熟悉情况;
二是根据我们公司存在的这些问题找出原因,也就是找出我们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
三是也做了一些思考,今后我来作为中国人寿的董事长,要把这个公司带到什么样的方向。
现在我们之所以出现一定业绩的下滑,除了刚才讲的宏观因素之外,我觉得我们自身也要找问题,找差距,我认为我们公司有一个很好的基础,而且依然是能战斗的队伍,关键是我们在完善体制、机制、制度,特别是如何更好地调动基层一线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活力和产能方面,恐怕我们下一步要下大工夫。
今年上半年半年工作会上我讲了两件事儿:
第一件事情,一是依法合规经营,防范风险,因为我是从监管部门来到这里,依法合规经营,防范风险这是各项工作的基础。
第二件事情,我提出来,要强化基层,要把各项政策向基层倾斜,要加大对基层培训、建设投入的力度,使得我们中国人寿多年来在基层积累的固有优势更加巩固,使它能够更加发挥应有的作用。投入这段时间思考,我本人从过去的监管部门到了保险公司,角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究竟中国人寿下一步要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可以告诉大家,我来了之后就已经会同相关的部门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目前这个问题是在过去我们梳理确定我们的未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基础的基础上,使它更加适应当前市场变化的情况,更加适应中国人寿未来整体发展的需要。但这需要时间,当然,我们的工作团队也在不断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等到我们在这方面有成熟的想法,我们会向媒体和社会进行披露。
第二个问题我建议由家德总回答。
刘家德:对于发行次级定期债务的问题给各位媒体做一个回答,这对中国人寿来说是非常新的事情,而且今年3月份我在香港讲过,中国人寿在近期不会融资的情况,今天借这个机会,通过媒体朋友把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尽可能地全面、准确地表述给各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一些误解。
今年3月份发布,去年我们年报公布上年末中国人寿偿付能力112%,在3月份业绩发布的时候,曾经有媒体提出这样的偿付能力是否已经过低,近期会不会有融资的需求,我基于当时的情况,当时的情况有这么几个因素:
第一,资本市场的变化,一季度A股市场走势尽管也是震荡的格局,但总体上比二季度走势要平稳。
第二,我们的利率环境,一季度利率环境比二季度表现得相对平稳,今年以来三次加息,一季度加息的力度和频率不如二季度,加上中国人寿正常业务发展的需要,对资本金的需求,综合导致我们一季度偿付能力的下降是4个百分点,你们可以查阅我们一季度披露的季报,中国人寿偿付能力水平是208%,比上年年末仅下降了4个百分点。根据这样的实际表现,基于当时的市场表现和利率环境,以及中国人寿自身业务发展的计划安排。所以,我讲,中国人寿的112%的实际偿付能力水平,正常情况下可以支持今后两到三年的业务发展。这是需要给大家介绍的一个背景。
进入今年二季度以来,大家都知道,国内、香港市场、欧美市场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资本市场出现了震荡下跌,而且表现得有一些反复无常,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寿在任何资产计算的过程当中,涉及到为销售而持有的权益类投资这些资产,就出现了认可资产价值的下降。
第二个因素,由于利率的上升,从而导致中国人寿在计算偿付能力认可资产的过程当中所考虑的为销售而持有的债券,它的市值下降。
这两大因素下降,导致中国人寿到二季度末时,我们的偿付能力下降的幅度就接近30个百分点。因此,中国人寿偿付能力的大幅度下降,主要的因素在于资本市场的变化和利率环境的变化。这是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中国人寿在今年上半年宣布并派发了2010年度的股息,股息分配总的额度达到113亿,对外分红派息因素也导致我们的偿付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三个因素,中国人寿正常业务发展对偿付能力,在计算偿付能力过程中世纪表现为,我们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出现上升,这个上升也会最终体现了偿付能力余额的减少,表现为偿付能力的下降。
第三,作为偿付能力这个指标来讲,它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前面已经讲到了,资本市场的震荡下跌和利率环境的变化会带来偿付能力的下样,反过来,资本市场如果趋稳,并且转为上升,或者利率环境趋稳,那么我们的实际偿付能力也同样会出现一种回升。所以,关于这一点,也想请媒体的朋友们能够关注到偿付能力这样的一个特点。
第三个问题想跟大家讲的是,中国人寿到今年6月30日我们实际偿付能力是164%,这样的水平在保监会确定的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当中依然属于充足二类的范畴之内的,也就意味着按照这样的偿付能力的水平,中国人寿任何一项投资业务,包括我们自身的保险业务不会受到相应的限制。
第四想跟大家介绍的,164%的实际偿付能力水平对中国人寿来讲,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及早地研究增补资本的办法,宠儿来充实附属资本,提高我们偿付能力的水平,因为基于一个基本的判断,下半年资本市场和利率环境的变化,很难确定它会出现一个有利于恢复偿付能力水平的一个正向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增补一定的资本金。
第五需要跟大家介绍的就是,解决偿付能力的融资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包括对外的股权融资,也包括债务融资,当前资本市场状况以及公司股价表现,其实再加上内外部监管审批的流程,客观上不支持公司以股权融资的方式来增补资本金。相比较而言,发行次级定期债务,它审批所涉及的监管部门少,审批的流程比较短,另外它可以起到快速增补附属资本的作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根据董事会审议,决定发行次级定期债务的方式来增补公司附属资本。这个好处是,发行次级定期债务可以使中国人寿的资本结构得到大大优化。
各位媒体朋友都知道,中国人寿从2003年在纽约和香港上市以及2007年回归国内A股市场,做了两次股权性的融资之外,中国人寿上市八年以来没有额外地进行融资。次级定期债务的发行作为保险公司常用的一个金融工具,它有助于保险公司在管理和使用好自身资本的前提下,通过次级定期债务工具,通过融资来支持自身业务的发展,就进一步优化了自身的资本结构,同时也有助于在未来提升中国人寿的ROE水平。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人寿决定发行次级定期债务不仅仅是弥补自身偿付能力下降的客观需要,它同时也是优化资本结构,加强资本管理,来应对未来业务发展和对外投资的需要。也希望媒体朋友全面准确地看待中国人寿定期次级债务的发行。
第六个问题,刚才媒体关注到的,本次次级定期债务发行之后,以后会不会是一种常态?前面我讲到了,国际上保险公司把次级定期债务作为一个融资工具,作为附属资本来充实自身的偿付能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做法。在他们计算偿付能力的资本当中,一般次级定期债务和混合一些金融工具所占的比重大概是25%—50%之间,这样的一个比重其实对于最有效地利用资本是非常有效的,也是有利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次次级定期债务的发行是一个开端,对中国人寿来讲,今后我们会视业务发展的需要,视自身偿付能力的变化进一步地研究、采用何种融资方式,具体的,到时候再做出相应的决策。一般意义上来讲,作为次级债务工具,我们想应该更多地发挥它的作用。
最后一点跟大家讲一讲,关于今年以来,整个金融行业关于融资的问题,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人寿发行次级定期债务也是很正常的一个事情。
今年以来,整个中国保险行业作为次级债务的发行,也包括其它形式的融资,总量已经达到了大概1000亿元人民币,银行行业仅仅目前已经实施和对外宣布的融资,这里面也包括次级定期债务也包括其它形式的融资,总量也已经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这本身说明一个问题,作为银行来讲,由于新的,也就是巴塞尔协议3的推行,以及中国银行监管部门对银行资本充足率门槛的提高,要求各商业银行要提高自身的资本充足率。对于保险公司来讲,基于前面我讲的一些能力,使得行业内保险公司自身的偿付能力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债务融资正逢其时,对中国人寿今后持续健康地发展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的。
谢谢!
主持人刘英齐:下一个问题请香港会场提问。
香港会场记者提问:请问刘总,中国人寿上半年的投资收益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下降,请问中国人寿是否持有一些欧美的债务。下半年,您前面也说到了,资本市场也不会有特别大的改变,你们的投资新组合会不会有什么改变?请问万峰总,您的寿险业务裁员了9.35万人,请问下半年会不会有进一步裁员的计划?
刘家德: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在目前我们中国人寿投资资产的组合当中并没有持有您刚才提到的欧美相关的一些债务。中国人寿目前投资资产当中,大概固定收益类的投资资产占比占到80%左右,今年上半年到期末是77%多一点,这个比重符合商业寿险公司保持自身收益的、相关稳定的客观要求。
从权益类投资占比来讲,上半年到期末时,我们的占比大概占到13%多一点,做出这样的股权投资比例的调整,事实上也是考虑到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出现的震荡下跌,特别是去年后期,美国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从而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权益类投资立足于调整结构,把握阶段性机会,从而降低我们的持仓成本,立足这样的结构性调整。
从下半年的情况来看,我对下半年的资本市场,我的感觉应该是谨慎乐观的一种判断。就整体来看,目前国内A股市场和香港H股市场,与欧美资本市场的相互间影响,或者联系程度在进一步增加,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当美国政府债信下调之后,对整个欧美资本市场和亚洲资本市场带来的剧烈冲击可能到目前这种压力也没有完全地释放。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在今年仅存的几个月当中能不能走出一个触底反弹然后趋于稳定带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我有一个总体的感觉,震荡的格局可能是一种常态,但在这样震荡的格局当中,不排除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的机会。所以,下半年,我们在权益类投资方面,这里面包括股票、基金、权证等等投资方面还是要立足于保持配置策略的灵活,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与此同时,我们要抓好对市场的研判工作,要着重把握市场可能稍纵即逝的机会,要敢于实现收益,从而从总体上来奠定我们全年投资收益的基础。
从总体大类资产的配置来讲,目前情况来看,作为偿债收益率目前应该讲处于比较好的时期,中国人寿在固定收益类投资资产配置上客观上需要占到80%左右的比重,所以,下半年我们会在一些收益率好的,信用度高的债券投资方面要进行适当地配置。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关注,随着货币政策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对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流动性所带来的一些影响,会关注银行协议存款需求的进一步变化。从而做好固定收益类投资资产配置工作。
第三,我们今年已经在行业内取得了首家投资固定收益类的牌照,目前我们固定资产投资的申报工作已经完成,正在等待保监会的现场验收,下一步我们要做好不动产投资能力报备的相关工作,同时要积极地,而且是稳健地开展对外股权投资工作。而且也可以跟大家报告一下,随着我们股权投资牌照的获得,目前我们在股权投资方面也已经向监管部门提出了第一单的报备,我们也希望在行业内取得首家投出第一单的项目。
谢谢大家!
万峰:关于销售队伍的情况,苏总是负责销售的,所以请苏总来回答。
苏恒轩:下面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关于销售队伍,确切地说就是个人营销队伍数量下降的问题,个险营销渠道是公司重要的渠道,个人营销队伍是公司长期、重点关注的业务建设,我们对这个渠道总体实行的政策是总体有效扩张(量的扩张、质的改善、能力的提升,这种能力包括产能和技能两个层次),上半年到6月末我们整个营销队伍的人力同比减少了6.9%,这个数字来讲就是9万多人,这是距离我们从去年推行新的代理人管理办法以来,我们实行了严格考核,逐步清理了一些低绩效、低产能的人员,上半年我们的留存率,和去年相比我们提升了1个百分点,但我们加大了代理人管理办法的执行力度,实行严格考核,所以对一部分低绩效、低产能的人员进行了淘汰,这就使我们的队伍从表面来看人力出现了下降,但队伍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比如上半年我们季军(音)人力总体提升了13.67%,所以下一步我们继续发挥在强化制度精英的同时提高代理人队伍的建设,通过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提高产能,尤其是提高中高产能人群,来切实提高我们这支队伍的收入。我们预计,代理人队伍,经过我们方方面面的努力,预计在明年会得到一定的增长。
谢谢!
主持人刘英齐:接下来有请北京会场提问。
北京会场记者提问:刚才袁董讲到半年会上有提出依法合规经营,各项政策向基层倾斜,这份报告当中也谈到着力增强基层公司的活力,我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是请袁总回答还是万总回答。我记得在去年或前年的发布会上曾经提到,中国人寿有意想在全国各个基层公司组建标准化的营销服务部,现在我们提出着力提出增强基层公司的活力,这两个工作有没有相关联的部分?刚才苏总讲到,对营销人员得五强调的是素质的提升以及培训的下来,请问目前对于这方面有没有具体的设想和打算?
万峰:关于加强基层工作,我们现在已经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袁总来了以后,在半年工作会议上除了讲依法合规经营,突出讲到的一点就是突出基层,因为基层是我们最基础的单位,所以我们通过讨论也达成了共识,在整个公司当中只有基层好,公司才能好,只有基层强公司才能强,只有公司活公司才能活,只有基层优公司才能优,所以我们现在也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这里我们讲了几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加强基层班组的配备,把一些优秀、年轻的同事通过交流、挂职锻炼的方式充实到基层去。
第二,我们要在基层公司实行专业化的经营,我们通过改革把基层公司变成纯基层销售单位,在改革当中总体分析,至于基层服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比如出但、核保、客户服务保全等全部剥离出去,由省公司直接关,这样基层单位就存在销售单位,这是我们重大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三,我们在基层公司实行与销售业绩直接挂钩的激励机制,这是我们在激励机制方面做出的大胆尝试,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要激活基层公司积极销售保单,为公司创造价值的活力。关于标准营销部的建设等问题还有请苏总回答。
苏恒轩:作为标准服务部的建设,中国人寿这几年来一直着力加强营销服务部建设,就是基层销售前端很重要的立足点和工作重点,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不仅仅是标准市场,人力,包括团队的建设,还涉及到公司的一些管理,也就是说它既有一些硬性指标,也有一些软件要求,包括制度建设,相关训练等等,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在这一方面,我们认为这几年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第二个问题,您谈到的是我们关注这支队伍的素质提升问题,至于您刚才提到的素质提升和培训加强,营销人员队伍素质是我们永恒的课题,也是我们的任务,这支队伍比较庞大,如何提高它的素质,如何提高它的技能以及它的生存能力是我们工作坚持的重点。这里我想谈三点:
第一,如何提升人员素质要从招募做文章,就是在市场准入时如何招到合适的人,相对素质比较高的人,最近中国保监会出台了一个征求意见,从基层学历上要提高到大专以上,在这个问题上,特别是城区市场,我觉得如何抬高门槛,把好准入关是很有必要的。另外通过测试,看这个人是不是适合做销售。
第二,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它的素质,使他具备作为一个销售人员应该具备的相应要件。这方面我们已经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总公司中国人寿系统来讲,我们已经进一步组建和加强了教育培训机构;二是进一步加强讲师队伍的建设;三是已经开发了开发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适应不同层级培训的教材;四是给予经费的专门保证,设计一个下限,就是对教育培训这块提出一个下限的要求。这是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第三,通过素质培训只是解决他知道什么,会什么,,最关键他能做什么是靠平时的训练和实战演练当中提升。素质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方方面面长期不懈的努力,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人寿通过这几年不断加强培训,队伍的建设,尤其主管部门的建设目前正在发生良好的改变。
香港会场记者提问:上半年随着银保新规和市场利率的变化,影响好象也反映在你们的银保保费收入里,产险业务是有所下降的,请问下半年这种影响还会继续吗?你们怎么样去应对这方面的情况?次级债方面,发完300亿次级债以后,你们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香港融资成本比较低的关系,你们会不会在香港发行次级债呢?
袁力:第一个问题请苏总回答,第二个问题请家德总回答。
苏恒轩:正如我们这位媒体朋友所言,上半年媒体新规的出台确实是两个文件,银监会的90号和银监会和保监会下发的10号文件。这两个文件出台以后对我们银保业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反映在业务的数字来讲,整个行业来讲,银保业务出现了一定的负增长。作为中国人寿莱阳,我们实际上在目前整体行业面临业务负增长的情况下,我们的银保业务仍然出现了正增长,包括期交业务和银保总规模仍然占据业务中的主导地位。
第二,关于下半年影响是否会持续的问题,我们认为银保新政的出台对长远来讲有利规范银保市场的发展,因为明晰了银行和保险它的职责边界,规范了销售行为,倡导双方的战略合作,但短时间来看,银保现有的合作模式包括销售方式都带来了一些影响或挑战,所以,整个业务下半年可能还会受到一些影响。
作为中国人寿来讲,中国人寿如何去应对?我们想:
第一,要积极地适应银保新规,在这种变化当中,我们还是要继续强化或固化与银保已经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
第二,积极做好对银行的各种服务,按照10号文件的要求,我们积极做好服务,尤其在培训方面加大力度,提升柜员的销售技能。
第三,加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第四,和银行联合做到依法合规经营,真正推动我们这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谢谢!
关于300亿次级债务发行完成以后,将给中国人寿偿付能力带来不到40个百分点的提升。关于是否考虑到香港发行债券的问题,前期我们也关注到,李克强副总理在香港论坛上已经代表中央政府宣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这其中也包括会支持更多的内地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现在香港大概也有流通中的人民币超过5000亿元,所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确实有一个成本低廉的现实好处。但赴港发行债券需要中央政府宣布相关政策之后应该由相关部门,这些里面包括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涉及保险行业还涉及到周围保监会,另外涉及到资金的进出问题还会涉及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等相关部门需要对中央政府的相关政策把它制度化,变成可操作的相关政策文件。目前我们与有关部门也进行了沟通,从中央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到可操作性的文件出台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就中国人寿来讲,特别是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涉及到偿付能力认可,资金审批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会关注这一新政策的进展,同时也会考虑到发行本次次级定期债务对中国人寿补充偿付能力需要的迫切性做出相机的抉择。
主持人刘英齐:资本按照原定的计划到了发布会结束的时间,但我们今天看了一下媒体朋友们提的问题非常得专业,需要我们管理层花更多的时间给大家做进一步的解读和沟通,所以我们再增加两个问题,北京会场和香港会场各一个问题。有请!
北京会场记者提问:我关注到袁总在谈到上半年业绩综述时除了挖掘一线基层公司活力,确保业务规模平稳增长作为第一点以外,努力提高投资收益是作为第二点。我听了刚才刘总的几个讲话,涉及到相关的投资大类,我总体感觉,固定收益类是在增加,包括债券、大额协议存款都在增加,另类投资也在提升,我是不是可以猜测,作为权益类投资百分之十三点几的投资比例在下半年还会有所下降?现在市场上大家关注的,认为行情可能会在四季度发生,不知道您对下半年资本市场有什么具体的概述?公司持有大量的银行股,但现在市场当中的小盘股涨得非常好,请问公司在投资策略忧伤什么侧重?谢谢!
袁力:这个问题请家德总回答。
刘家德:关于权益类投资占比在下半年会不会下降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前面我已经讲到了,今后几个月我们会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市场的变化会决定我们在权益类投资当中的占比如何去调整,同时我讲到了今年下半年市场震荡的格局基本不会改变,但不排除会有阶段性机会会出现,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把握机会,勇于实现收益。同时在权益类资产配置上也要更好地协调好股票、基金两大类投资。截至到6月30日时,我们的股票其实还存在60亿的浮盈,基金有一些浮亏也就16亿左右。总体上,前六个月我们权益类投资方面立足把握机会,实现收益,同时进行存量投资资产的调整,从而降低我们的持仓成本,这是我们上半年主要做的,下半年在这方面还会进一步地加大力度。在权益类投资方面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关于比例问题。
关于下半年资本市场的概述我觉得很难,要把这个事情概述清楚非常困难,但前面总体我也涉及到了,下半年资本市场,我的感觉震荡是一种基本的态势,特别是在外部相关环境它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暴露之前,这种震荡的格局可能不会改变,特别是今天早上大家已经关注到了,穆迪已经下降到了日本的信用评级,下一步会下调谁,由谁来下调,下调以后会出现什么结果,包括它的总裁会怎么样,可能都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所以经济问题也会与所谓的政治问题相联系,这个我们都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这些问题。
总之一句话,资本市场今后几个月总体上不是乐观的,需要我们谨慎地去对待,关键对于中国人寿来讲,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标是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在目前主要由利差决定股东回报水平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切实地把投资资产的结构进一步地调整好,有话好,另外要保持一种审慎、稳健、灵活的投资策略,切实把握住难得的,可能是稍纵即逝的机会,这样来提高我们的投资收益。
你也讲到,中国人寿确实目前持有大量的银行股,我也关注到昨天我们公告挂出去之后,也有媒体讲,中国人寿仍然青睐金融股,所以在持有的前十大股票当中,银行股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客观地讲,今年资本市场经过这半年的震荡下跌之后,我想无论是A股市场上的银行股,还是香港市场上的银行股,它的估值水平已经变得相对合理,而且它的投资价值已经开始显现。再加上其实银行资源,当然对于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国人寿来讲,它是一个稀缺的资源,同时银行股也是一个优质的股票,银行也是一个优质的行业,再加上中国仍然处于一个受到利差保护的行业,就是中央银行在提高存贷款利率时其实是在给商业银行保持一定的存贷款利差的。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盈利是可期的,所以大家可以关注到,每年3月份中国工商银行等大大的商业银行利润额度增长非常大,增长幅度也非常可观,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持有大量的金融股票对中国人寿来讲我并不认为它会有什么样的风险,随着资本市场逐步趋于平稳,我想它对于中国人寿投资收益率的贡献会逐步显现。
谢谢!
主持人刘英齐:最后一个问题请香港会场!
香港会场记者提问:刚才家德总您所说的持有银行股的问题,刚才看到你们持有民生银行的股份大概4.3%,你们会不会进一步增持,现在你们的股份,已经处于控股股东第三大的位置,会不会想进一步成为控股股东呢?谢谢!
袁力:这个问题请家德总回答。
刘家德:民生银行无论在他发行A股还是H股时,中国人寿都是一个重要的投资者。曾经一度,中国人寿是民生银行单一的第一股东,最大的。当然,作为第二股东来讲,因为它由不同的法人实体持有,综合控制能力来讲,中国人寿应该是第二位的。中国人寿持有民生银行持有比较大的股权其实有多重含义,一个基本的含义,银行业在中国仍然处于黄金发展时期,这个黄金年代还没有过去,所以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可观的。中国人寿介入到银行业的经营尽管是间接地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仍然会为中国人寿带来可观的收益,这是基本的考虑。
第二,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与商业银行展更加进一步的合作,这是发展中国人寿自身寿险业务的客观需要。过去我曾经讲过,中国人寿在投资广发行问题上,由于我们与花旗等四家成为并列的第一大股东,之后广发银行在代理中国人寿的寿险业务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战略调整,特别是通过他的银保渠道来发展期交业务,这个业务力度在逐步加强。中国人寿投资民生银行也有这个意思,通过对外股权投资密切双方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从而发挥双方互利、共赢、相互协同的效果。
第三,至于你说中国人寿会不会进一步增持民生银行的股票,我想这也取悦于下一步民生银行它如何做出进一步的考虑。比如说他今年年初时曾经要增发股份,后来又改为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增加附属资本。对于民生银行的发展,中国人寿作为股东一方,而且是大的股东一方我们会坚定地支持,在民生银行无论通过股权形式的融资还是债务形式的融资之后,中国人寿也会出于双方战略合作,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的角度予以支持,当然,我们也是一样。谢谢!
主持人刘英齐:特别感谢今天媒体朋友的参与,感谢你们来参加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中期业绩新闻发布会到这里就结束了,再一次感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