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2011-02-15 09:47:28)
标签:
育儿自控能力统觉失调 |
分类: 资源分享 |
实验并没有到此而结束,心理学家们继续跟踪研究参加了这项实验的孩子们,一直跟踪到他们高中毕业后。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当年能忍受糖的诱惑煎熬的小朋友,长大后多半较受人欢迎,较能适应环境,富有竞争性,自信,值得信赖。到青少年时期仍能为了等待到更好的机遇而坚持努力,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的、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被糖的诱惑征服的小朋友,长大后显得较孤单、固执,比较爱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来的时候他们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因而较易受挫折,不敢面对挑战。可想而知,能等待的那些孩子在学业和事业上成功的几率远远高于不能等待的孩子。
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意志力,特别是自控能力的培养。而相关的研究表明,现在的孩子,特别是那些独生子女,自制能力差是制约其心理健康发展和学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现在许多家庭的条件都比较好,家里对孩子各方面都照顾得都很好、很周到,孩子的个人欲望空前地膨胀,不管合理还是不合理,总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结果孩子的自控力就越来越差,一点点不如意的事情或挫折都不能忍耐,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家长的警醒——没有自制力的孩子他们将来能做什么?
如何加强对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
*
*
比如,孩子何时起床、何时就餐、何时到幼儿园,都应有要求、有规矩。在这种规范的约束下,孩子就会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惰性,努力实现目标。然后,由这些日常小事进而扩大到社会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强化。如:有一位母亲这样来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她每天接孩子都要经过一小片葡萄园,面对举手可摘的葡萄,孩子想摘下一串,但母亲不为所动,并晓之利害。有一天,母亲故意隐蔽在暗处,想考验一下孩子一个人时候的反应,可孩子经过此地,仍如从前一样不为所诱。坚持这种抗诱惑的训练,孩子的道德水准、自控能力就会有明显的增强。
*
在这方面,成人的态度要统一,对孩子的要求要前后一致,该坚持的就要坚持,不管孩子如何哭闹,都不要迁就其不合理的要求。同时,我们应帮助孩子进行行为识别,让其知道,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行为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有害;有些行为对自己可能有害,但对别人却有好处;在一定的场合有些话可以说,但换了地方同样的话就不能说。通过生活中一些可感可知的事例,进行简单的判断和分析,促进其对美丑善恶的认识。然后,再不断地进行“知其所以然”的启迪,让孩子知道,为何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的道理。这种教育久了,孩子心中的道德“天平”也就逐渐地形成了,他们就不会任由自己的性子去行事,在行动之前有所考虑,有所节制。
*
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家长必须先善于控制自己,要为孩子做出表率。比如,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放任自己随便发脾气;不要只顾玩,不顾工作、不顾家,否则,由于我们的言传和身教之间的矛盾,就很难培养出孩子的自控力。总之,孩子的自控力,是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中,在孩子参与的相关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我们在注意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制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善于自控,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遗传因素:
1、母亲在孕期工作紧张忙碌、压力过大、焦虑,运动不够、家务劳动过多或姿势不佳,导致胎位不正等情况,进而影响到胎儿平衡的学习,重力感不足;
2、母亲在孕期被动吸烟或者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引起胎盘血管萎缩,影响胎儿营养摄入,从而影响胎儿脑神经发育,导致出生后感觉发育不良;
3、早产、剖腹产的婴儿由于受产道挤压不足而影响出生后关节、触觉等方面的感觉学习不足。
环境因素:
1、 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2、 都市家庭小型化生活造成空间狭小、爬行不足缺少运动或集体活动等;
3、 过早用学步车 , 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4、 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5、 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6、 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7、 延误矫正 ,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我家小朋友除了坐无坐像之外,平衡能力还可以,语言学习能力也还行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