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古井无波
古井无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891
  • 关注人气:1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滚雪球

(2009-01-19 10:21:05)
标签:

滚雪球

巴菲特

读书

分类: 札记
在SOGO的PAGEONE买了一本巴菲特的SNOWBALL,英国版的,港币204,好贵。封面很简单,背后有一张巴菲特的照片,正面是黑底的金色大写书名。和之前报道的美国版不太一样。第一次看这么厚的英文书,很吃力,不过居然也看个八九不离十,呵呵。要是看完我会很佩服我自己的。大致在讲述巴菲特的经历,包括他的家族、他的朋友、他的partner——查理芒格,还有他喜欢吹毛求疵的妈妈。前面都在说他小时候的故事,因为之前看过他的另一本传记,有些故事也大略知道,像收集汽水瓶盖、喜欢数字游戏等。不过细节上有些差别,像他记录车牌号码的原因是——虽然大家觉得只是他喜好数字游戏而已——他觉得大街上那家银行很可能被抢劫,而他记录的车牌号码会成为唯一的线索。多么奇怪的念头!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甚至有些心理阴暗了。从书中所说,巴菲特绝对是一个数学天才,一个从小缺乏母爱的数学怪才。希望后面还有更多的精彩故事。
 
昨晚看到很晚。巴菲特10来岁的时候父亲带他们去东部大城市玩,他告诉父亲要看三个地方:邮票、钱币交易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连地址都查好了。在证交所和一位德裔交易员吃饭,饭后服务员端来一盘烟叶,让他自己挑选并现场制作雪茄。在华尔街拜访了高盛的老板,Sidney Weinberg,一位华尔街的SHOT(估计是大腕一类的意思);Sidney和小巴菲特聊了半个小时,还问他你喜欢什么股票?这两件事给巴菲特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对他一生影响深远的书《赚到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巴菲特在小伙伴面前宣称他到35岁要成为百万富翁。虽然书中称巴菲特的父亲中意于政治,但我觉得没有他的支持和关心,巴菲特是不可能从小就立下如此雄心壮志,看来我们对于孩子的怪想法是不要忽视的。-09-01-21
春节长假,哪都没去,人太多,没看几页。原来看过的关于巴菲特的一些故事重温,果然知新。像巴菲特早年从事可可豆套利的故事往往让人误以为“原来巴菲特也套利”。其实真正的事实是,那时候巴菲特在恩师格雷厄姆的公司工作,他的套利是公司的决定。通过套利,每股能够赚到2美元,但是巴菲特与格雷厄姆的明显区别是,格雷厄姆经历1929的大萧条,对于风险具有入骨的恐惧,信奉一鸟在手胜过两鸟在林;而巴菲特通过分析发现,虽然公司管理层通过发放可可豆给股东带来可观利润,但是仍然保留了更加丰厚的现金、存货等内在价值,因此他决定用自己的资金购买并持有该公司的股票。后来的事实证明巴菲特赚到的利润是格雷厄姆的若干倍!巴菲特虽然早年很崇拜格雷厄姆,但是他在学习恩师价值投资的精髓并投入实践的同时,有自己的分析与主见,形成了自己的投资哲学。
巴菲特的节省以致吝啬,也同样让人瞠目结舌。巴菲特25岁(1955年)已经赚到10万美元,而且以每年60%左右的复利赚钱,但是他对自己和家人则十分吝啬。书中描述他购买过期杂志、借别人的汽车用完了不加油、让女儿睡在抽屉里、儿子睡在壁柜里,简直令人有点不齿了。成就一个世界首富,需要多少付出?赚钱赚到这个地步是高兴还是悲哀?难怪妻子苏斯会毅然离开。----09-02-10 
看滚雪球,越来越有一种感觉:这是一部关于钱的武侠小说。巴菲特就是天生特异的武学奇人,在深山觅得武学秘籍(赚到1000元的1000种办法),立下奇誓(35岁做百万富翁),而后拜在名师门下(本格雷厄姆),学成下山并发扬光大,从此独步武林。呵呵,就连与芒格的相遇也是充满武侠味道。巴菲特向一位医生解释他的代客理财生意,老先生双目微闭靠在一旁,巴菲特只能向他的太太介绍,末了老先生睁开双眼,说我投50000元!巴菲特不理解,但你还不了解了我的生意了吗?老先生只是说“你让我想起了查理芒格”巴菲特说“虽然我不认识他,但我喜欢他”如果给巴菲特和老先生穿上郭靖和洪七公的衣服,不就是射雕英雄传吗。呵呵————09-02-13
感觉中国的商业环境与美国相比相差不是一两个世纪的事。中国像样的企业都是国企,他们占据了资源的政策的优势,然而制度对他的限制又是沉重的,婆婆多,条条框框多,有为的人往往招人忌恨,做事不能按照纯粹的商业考虑来思考与行为,有政府的陈腐之气不足为怪。而民企则面临另一种苦难,政策的歧视、职业经理人的缺少。何时才有少年中华出现?——09-02-16
巴菲特的投资也是随着实践逐渐调整变化的,虽然有些精髓永远不曾更改。一开始是雪茄烟蒂式的投资,后来逐步发展到主动影响企业决策,但始终是以其断气前的回光返照为自己盈利的目标,招致无数人的声讨。后来在查理芒格的影响下,他逐步向暂时有困难的优秀企业投资,并与其一起成长,达到双赢目的。巴菲特不是生来和善的,他天生是一个吝啬而苛刻的人,到老来看上去和善一些了。然而他绝对诚信,别人不能碰他的钱,他也绝不碰别人的钱。一种现实主义的道德。-09-02-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