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技术分析——价值投资的名义天敌

(2008-10-20 09:52:12)
标签:

财经

股票

基本分析

技术分析方法

中国

分类: 投资思考
<技术分析——价值投资的名义天敌  作者:东方博客追梦600016

基本分析是一种基于股票基本面的分析方法。而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地位和关系,历来是证券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从证券投资界来看,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已经形成两大门派,两大阵营的关系,处于长期对立的状态。而在中国,由于股票市场刚刚兴起,在投资理念和实践的摸索过程中,两大派的争论就更加显得激烈,甚至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其实,这对于证券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非常不利的。
    与其他许多领域一样,股市投资有一个潜规则,就是 “以成败论英雄”。而阶段性的成败交替,又使得基本分析派和技术分析派各有胜负,旗鼓相当。因而大多数人的投资理念,总是在随着行情的变化而不停地左右摇摆。在这种实用主义、又急功近利的评判标准面前,投资成功的理论和原则,就变得更加模糊不清了。第一节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之辩在海外股票市场几百年历史中,一代代投机者把技术分析当作致富的法宝。华尔街的技术分析师们,大谈各种技术名词和理论,比如“支撑和抵抗位”、“头肩底”、“100日均线”、“波浪理论”以及“循环周期论”等等。但他们对市场的评论和判断,总是给人一种“纸上谈兵”和“事后诸葛亮”的感觉。
    这种情况,与中国证券分析状况是如此惊人地相似。国内不少股评家的市场评论,那种天气预报都不如的“预测”,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广大的股民更是对他们的“数浪”、“猜底”和“逃顶”不断抱怨,因为他们的很多分析结论,常常给大家留下“马后炮” 的印象。
    据我所知,在美国,学术界早就彻底否定了技术分析法的效力。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随机行走论”和有关的“有效市场假设”,从理论和历史数据中似乎“证明”了技术分析法不可能为投资者带来优于综合股指的长期回报。美国大多数职业投资者,现在也只以基本分析法为基础,他们对影响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任何因素都很感兴趣,但对技术分析师所关心的股价行为,往往却不屑一顾。
在我们看来,基本分析也好,技术分析也好,都是其中一个方面,都不够全面。就象“瞎子摸象”的故事,每个瞎子都摸到了大象的不同部位,描述得也很准确,但就是没能描述出大象的全貌。
下面,我将简要论述一下自己的研究观点:
    我本人认为,基本分析属于动力学范畴,它探索和揭示的,是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内在动力和原因,因此它是主动的把握市场,得出的结论是战略层面的;而技术分析属于运动学范畴,它是对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外在运动规律的观察和描述,因而是被动的追逐市场,其结论是属于战术层面的。
技术分析,从K线分析、技术指标等,一直到分析周线、月线,就是试图把握股价运动的中长线趋势;而基本分析则告诉我们,这种所谓的“大趋势”与股票价值的变动趋势一致。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其实就是从不同角度去把握这种“大趋势”。
    因此,把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人为地割裂开来,完全是一种狭隘的“门户之见”,是必须要加以摈弃的。只有这样,才能同时发挥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这两种方法的各自优势和长处,更好地认识市场,最大程度地把握市场。
    另外,价值投资是基本分析中一种正确的投资战略思想。因此,运用技术分析,只有在这种正确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价值投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投资。第二节:技术分析法在实战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对于技术分析的作用,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它必须和价值投资思想结合起来使用,它是基本分析者有力的辅助工具,在我看来,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是主将和副将的关系,缺一不可。不过技术分析还有它自己的特点,本章节,我们重点分析技术分析的问题,那么技术分析领域有没有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我认真思考了一番,我觉得以下这些方面值得技术分析使用者去注意和领会。
(1)我们多年的经验说明,股票市场中的确存在着一些可利用的规律,其成功率之高和稳定性之久,远远超过“随机行走论”可解释的范围。
(2)与“有效市场假设”相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经常出现,多数市场参与者也常有非理性的行为。技术分析交易者的优势正是通过对股价变动的分析,发现少数信息优先者的行为,而比其他投资者更快地做出反应。
(3)另外,人类贪婪和恐惧的心理永远不可能改变,技术分析交易者可以从股价的变化中,发现多数市场参与者改不掉的习惯,进行逆向操作而获得超额回报。
    比如,在我们投资万科(000002)的例子中,在充分研究了其公司业绩的前提下,我们同时也运用了一些技术分析方法,进行了几次波段性的买卖操作,避开了熊市大跌的系统性风险。
    但是,与典型技术分析派完全不同的是,我们作出买卖的依据,并不是以技术分析的结果为首要依据的,而是以价值分析为决策的基本依据。因此,在投资战略上,我们的方法,要比那些哪怕是以月K线为分析周期的典型技术分析方法更具有明确的战略依据。也就是说,“我们是尊重市场行为的,但我们不热衷于去追逐市场,而是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去顺应市场”。我认为,这就是把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方法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把它们武断地割裂开来,机械、教条地搬用那些“应用法则”,或者过分夸大其中某种方法的作用来诋毁另一种方法。在使用技术分析的时候,有些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当一个技术分析方法市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它的准确率很高,但是一旦普及之后,效应就会大大降低。看来,我们首先必须认识到凡是在市场中普及的技术指标和交易模型必然已失去了效果。每一个依靠技术分析法的交易者都必须通过自己的摸索发展出一套个体化的、以统计学为指导思想的交易系统。
    在美国,多数投资者只相信基本分析法,使得许多技术分析交易模型可以长期有效。事实上,因为短期交易是个“零和游戏”,技术分析交易者的超常利润正是来源于没有信息优势和有非理性行为的其他投资者。技术分析交易者的短期运作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抑制了非理性行为的发生,最终提高了市场效率。
在中国,技术分析在投资者、特别是在中小股民中间非常盛行,技术分析仍然大有市场,许多新的技术分析理论的创立,技术分析软件的推陈出新,对于技术分析的应用,起到了推广和普及的作用。同时,不少机构为了对付散户,也往往聘用技术分析能力较强的操盘手来操控其庞大的资金,并利用各种技术分析手段制造技术骗线,以达到自己建仓、洗盘、拉升和出货的目的。
    因此在中国,真正长期有效的技术分析方法几乎从来就不存在。很多技术指标、技术图形一经公开和普及,便基本失去了操作使用价值。于是,许多投资咨询机构、股票软件开发商出于商业目的,投其所好,不断推出新的技术指标,有意无意地夸大其股票分析软件的作用,吸引股民使用和购买。
比如说,最初股民们对钱龙软件中的许多技术指标情有独钟;而后利用钱龙静态指标的人开始吃香;随后,市场上出现了诸如大智慧、指南针等大型股票分析软件,技术指标方面也出现了筹码分布、主力进出等新指标。当时这些软件刚推出的时候价格不菲,可是使用者也几乎没人因此而暴富起来。

3、技术分析交易系统一般更适合于资金量不大、运作灵活的交易者,这往往是规模较大的共同基金无法有效利用技术分析法的真正原因。因为握有庞大资金的机构,不可能做到大规模而频繁地高抛低吸。如果想要做成大规模的高抛低吸,就必须做“波段”,这种运作如果只依据技术分析来进行,风险很大,成功率较低。也就是说,机构大资金不会仅仅凭借技术分析的结论而采取大规模的行动。
    根据我们的研究,即使是投机性炒作,也是在寻找到一个市场能够接受的理由之后,机构才会策动行情的。换句话说,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中针对某只个股的大规模投机炒作,都需要价值分析的方法为依托。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炒作股票都要编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不管是业绩大幅增长,还是资产重组、借壳或购并,都离不开价值分析作为其依托和背景。
    一般的投资者都喜欢“跟庄”。然而“跟庄”就要摸透庄家的脾气,摸透他的真实意图。但是,如果仅仅依据技术分析方法,从实战的效果看,我们认为是远远不够的。在实战中,庄家往往会利用技术分析来制造“骗线”,以掩盖其大规模建仓、大规模出货的真实意图。如果单凭技术分析结果去“跟庄”,而没有价值投资战略为指导的话,那么你的投资风险将是巨大的。
    因此,我们不应该舍本求末,与庄家在技术分析上去“斗法”,而是应该把握庄家在战略上选股及运作的特点,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去拨开“迷雾”,再用技术分析的方法去追踪庄家的动向,彻底弄清庄家的意图,然后用价值投资的理念和策略来指导自己的投资,规避恶性的、疯狂炒作后带来的巨大风险.摘自;周贵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