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有病,人就废一半!5大穴位让您脾好人更美!

标签:
健康时尚杂谈 |
分类: 美丽女神 |
生命的动力源头源于心脏。其实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动力源头,它才是推动全身循环第一动力,其次是肾,再次是肝,因此心脏并非生命的动力源头,没有被人看得起的脾才是推动生命循环的第一能量马达。下面给大家分享按摩5大穴位让你脾好人更美。
脾衰会有哪些现象呢?
脾衰则力不从心,记忆力差,思维与反应迟钝。头晕的源头在于后脑发空,是脾虚的问题,脾衰时,全身瘫软无力,又说不清,道不明,往往被误认为是阑尾炎。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
脾衰的严重程度盛于心衰,脾衰严重时看文字只看到两行,大脑就会极度疲劳,整日只想昏睡;与人交谈,只听到一、二分钟,大脑就会一胀,随即大脑一片空白,对方谈什么,全然没听见,紧接着昏昏沉沉、疲劳至极。
肾水足则脾有力量,寒湿就不存在;肾水亏则脾衰,则形成寒湿;脾脏湿,肾脏燥,最终演变成心寒、脾寒、胃寒、肝寒、肾寒和脑衰。
按摩5大穴位,脾好更年轻!
脾衰听起来很可怕,往往大病就是被自己的不在意惯出来的。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应。脏腑之间相生相符,就如一个运转的机器,各个零件达到平衡才能运转,身体好就成功了一大半。
5个穴位坚持每日按揉一次,每次每穴3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佳,坚持一段时间,效果相当显著。
1、中脘穴
促进经气运行,提升胃功能,消眼袋,提升肤色。
2、足三里
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具有培肾固本,行气活血,补虚益损。
3、三阴交
功效:健脾补血、活血化瘀。
4、脾俞穴
功效: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5、太白穴
属脾经上的原穴,也是补脾大穴。
在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中,脾号称“后天之本”,脾胃之气受伤,各种疾病也就由此而生。难怪自古以来,中医就有“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说法。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够保持脾脏健康,那么几乎就可以避免所有的外邪,保持健康与美丽!
祛湿妙招:推“健脾线”(湿气在,百病害)
湿气是很多病的根源,既然湿气淤在体内,就要疏通,如何疏通为好呢?懂中医的人都知道,祛湿的关键在于健脾。那怎样健脾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小绝招,就是推健脾线,从三阴交穴到阴陵泉穴的这条线就是健脾线。
脾经上易淤堵的部位叫阴陵泉穴。脾经不通、湿气郁结时,按此穴会感觉很痛,要多推揉此穴来打通脾经。记住推时,一定要从三阴交穴往阴陵泉穴的方向推揉,别推反了,要反复推,找最痛点(即淤堵部位)。
如果不疼了,就是打通了,多余的水湿就会顺畅排出。
关节炎自己治,按按“犊鼻穴”就可以。
犊鼻,用俗语来说,就是牛的鼻子。犊在古代就是牛的意思,民间还有牛犊子的说法。
可能有人不明白,这穴和牛的鼻子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看这个穴所在的位置了。犊鼻穴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两边都是空的。动物的鼻子很多都是这样的,两边两个鼻孔,中间是实的。
有较真的人又该说话了,那么多动物,为什么单用牛啊?这算是问到点子上了。大家认真思考一下就会知道,犊鼻穴在胃经上,胃经属土。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易经》八卦当中,就认为牛是最能吃苦耐劳的,且任劳任怨的。所以认为牛为地、为坤,具有厚德载物的特性。这样两相匹配,还有比用牛鼻子来命名这个穴位更合适的吗?
犊鼻在膝盖的位置,对于很多人经常犯的关节炎、膝盖疼痛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我们在按摩的时候,先将大拇指和食指圈成一个环形,就像牛鼻子上面那个鼻环一样,将掌心贴在膝盖上,同时掐住两穴,进行按揉,这样同时刺激两穴,效果会非常好。
当然,也不一定非要在疼痛的时候按摩,平时作为一种保健的措施更好。因为关节炎本身就是慢性疾病,而人的膝盖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逐渐退化,经常性地按摩可以起到一个润滑的作用,防止膝盖老化,对于固护下盘作用是非常大的。
弯曲膝盖成90度,在膝盖骨的下面,也就是膝盖的顶点旁边有两个凹陷,这两个点就是人们俗称的膝眼,也就是犊鼻,牛的鼻子。
祛湿,还可以用艾条施灸,更够更好的祛除湿气!
艾灸取穴——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如下图: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如下图:每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如下图:
每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