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字古音考——简论er不可跟i、通押

(2019-02-09 12:12:28)
分类: “求正容变”诗词新论
“儿”字古音考——简论 er 不可跟 i、ü 通押
  “儿” 是 “兒” 的简化字,汉代《说文解字》注音:儿,如鄰切;兒,汝移切。《康熙字典》注音:儿,而鄰切;兒,如支切。现代人无法确定古代的奇怪读法。但是,在清《佩文诗韵》里,只有“兒”没见“儿”。兒,在“四支”韵里,其读音未注,但它的前后分别是“皮、离”;在“八齐”韵里,前有“倪霓猊鲵”,后有“蜺”,其读音都是霓(ní)。
   清代在北京建都以后,不知是何年,北方人“兒”开始 ér 了。难坏了江南很多百姓。儿,是儿化音字,有些人至今说不准。有不少普通话说得很不错的人,就是不会说儿化音。“儿子”,有读“ei子”的,有读“额子”的。操练喊 “一二一”,就是“一饿一”。有些老文人,又拒绝简化字,把 “儿” 仍然写成“兒”,仍旧读“霓”。所以,《中华十四韵》就错误地把 er 也当作 i 韵 跟 ü 一起通押
    儿韵平声字常用的只有“儿而”二字 ,作诗又很少用,所以没必要把它和 i 、ü 凑在一个韵部。有专家说知吃师是 r 韵,er 也是 r 韵,可一起通押。把这四个音节集团放一块,似乎也没必要。因为儿化音是一个特别的语音系统。汉语有400多个音节,其中,大部分都有儿化读法。它可以单独组成“儿化音”韵系,这个韵系,分成十个韵部,作为小品、二人转等地方戏曲的诙谐辙韵(详见我空间日志诗论《儿化音十辙韵》),其中 ai an 两个韵,儿化后就成了一个韵。比如孩(hai)、衫(san),读儿化:女孩儿、布衫儿,就都合成了“小三儿韵”;i ü ei en --i -i 6个韵儿化后,如门鼻儿、金鱼儿、耳垂儿、围裙儿、树枝儿、钢丝儿,就都合成了“小曲儿韵”,,如 如儿化儿化就成了就成了就成了就      就成了jiu 就就就就成了             就就
 
       【附加:二人转《回娘家》(小曲儿韵,最宽韵:初三四儿 串门儿 事儿 风丝儿 人儿 回儿 东西儿 一斤儿 转回身儿 毛哔叽儿 灰儿 泥儿 会儿 的儿 树林儿 地儿 拖拉机儿 谈心儿 群儿 孙儿 嘴儿 肥头大耳儿 多精神儿 双眼皮儿 像他姨儿 虎羔子儿 拾儿  回家里儿 题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