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篇分章说解
(2015-01-23 12:27:48)
标签:
十三经注疏四书章句乡党篇末章一师三辅乡党四章 |
分类: 论孟 |
二位好
我对《乡党》篇未做仔细研究,写《我读论语》时,只是把它作为附录载入。杨伯峻先生把它分为27节,只是依次作解说,其他注家也大抵如此。你们的做法是别出心裁,仅此一点,就有价值。我本以为此篇仅仅是记载孔子回乡的饮食起居和参与礼仪活动的情况,对于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没有太大意义,经你们这一处理,其思想性就豁然了。所以,我认为你们做了一件很好的事。
我正在修订《我读论语》,若出修订本,把你们的意见收入进去,可以吗?
祝你们好,提前祝贺春节愉快。
赵又春 2-25
孔殷
摘要 《论语·乡党篇》旧不分章。今依据《乡党篇》中的“孔子”、“君子”、“乡人”、“朋友”等四个核心概念,把《乡党篇》总结为“一师三辅”,分为四章。第一章,彰孔子之有容也;第二章,彰君子之有正也;第三章,彰乡人之有礼也;第四章,彰朋友之有信也。
关键词 乡党四章;乡党四彰;一师三辅;
作者
《论语·乡党篇》旧不分章。[1]今依照《乡党篇》中的“孔子”、“君子”、“乡人”、“朋友”四个核心概念,把《乡党篇》总结为“一师三辅”,分为四章。第一章,彰孔子之有容也;第二章,彰君子之有正也;第三章,彰乡人之有礼也;第四章,彰朋友之有信也。下面依文而解。
第一章、
【原文】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孔子,大成至圣先师也。此一章,记孔子之有容也。此章分为三节,主要彰显了孔子于乡党、宗庙、朝廷之礼容。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我们认为,乡有向义;党有尚耳。此一节,记孔子于乡党之礼容。孔子在宗庙,君召也。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集注》宗庙,礼法之所在。《仪礼·有司彻》宗人摈。《周礼·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故,摈相之礼在宗庙。此一节,记孔子在宗庙为摈相之礼容。孔子在朝廷,入公门,鞠躬如也;摄齐升堂,鞠躬如也;执圭,鞠躬如也;私觌,愉愉如也。《集注》朝廷,政事之所出。此一节,记孔子在朝廷之礼容。
第二章、
【原文】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2]此一章,记君子之有正也。此一章,因“两坐”而为节。均从其正也。
第一节,由“君子不以绀緅饰”至“居必迁坐”。此一节,主要谈论了君子服饰之正的问题。绀、緅、絺、绤,当为系于丝带之上的挂件(象形解)。然君子不以绀緅饰,当以絺、绤饰。佩通配。缁衣(配)羔裘,素衣(配)麑裘,黄衣(配)狐裘。缁衣,黑色,羔裘,不以吊,为裳服。黄衣,狐裘,为亵服厚以居。素衣,白色,麑裘;为明衣丧服。红紫不以为亵服,为朝服,朝服而朝。裳,裳通常。亵服,《集注》私居服也。红紫不以为亵服。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从其正也。
第二节,由“食不厌精”至“席不正不坐”。此一节,主要谈论了君子食食之正的问题。此一节,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以上食读祭祀之祀。第二部分、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食字读音如字。亦从其正也。
第三章、 乡人章
【原文】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入太庙每事问
周制,一万两千五百家为乡。故乡人,乡里之人也。《礼记·乡饮酒义》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此一章,记乡人之有礼也。此一章,因三问而分三节。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者,记乡人之有立也。傩通难。“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者,记乡人之有馈也。问人不问马。“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入太庙,每事问。”此一节,记乡人之有赐也。入太庙,亦是乡人之所赐也。
第四章、朋友章
【原文】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迅雷风烈必变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3]此一章,记朋友之有信也。因“两作”而为节。
第一节由“朋友死”至“必变色而作”为一节,记朋友之有见也。《学而》有朋自远方来,寝不尸,居不客。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朋友死,无所归,曰:“於我殡。” 见齐衰者,见冕者,见瞽者,见凶服者,见负版者,皆朋友之远见也。作,起也。
第二节由“迅雷风烈”至“三嗅而作”为一节,记朋友之有时也。此节义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迅雷风烈,有事变也。升车,有乘也。正立执绥,有力也。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决然无惑也。此一段经文,引物而喻人也。第二部分,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此一段经文,以鸟喻人也。色,颜色也。举,起也。翔,高飞为翔。集,上集也,非下集。梁,山脊也,国之柱石也。雌雉,义禽也,能守死不移,故可以为友也。子路,孔子弟子也。共,同也。三,多也。作,罢也。时哉时哉,道也。子路有作,孔子不作,故孔子因时而叹也。大鹏能翔,可以为朋也。“鹏”通朋;雌雉能守,可以为友也。大鹏能翔,上集也;雌雉能守,下集也。夫子曰:吾扣其两端而竭焉。
据此,我们把《论语·乡党篇》划分为孔子、君子、乡人、朋友四彰也。由此观之, “乡党”,“一师三辅”,应该是一个以忠厚、公正、礼义、诚信、友善构成的领袖群体,是一个以自由、平等、民主、文明、和谐为隐性原则的社会集体。乡党是和谐社会的柱石与文明国家的栋梁。《论语》有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周易》有载,君子以朋友讲习;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亦君子也。孔子一生之为人、为学、为圣,对于“辅”是相当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