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史上,曾经辉煌显赫的桂王府
标签:
原创地方文化历史 |
衡阳是块神奇的土地,不仅雁过至此歇翅停回,就连那些皇室贵族也要在这里雄踞一方。衡阳历史上就曾有过钟武侯国、承阳侯国、湘东王国、重安子国、临蒸伯国、重安侯国、唐代衡阳王国等。至明代,又先后有雍王朱佑枟、桂王朱常瀛在此就藩,建设王府。其中桂王府为当时湖南最豪华的建筑,有着仅次于京城的王府宫殿。
桂王朱常瀛系明神宗朱翊钧第七个儿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受封,天启七年(1627)九月二十六日就藩。桂王府于天启二年(1622)就已开始动工,工程由内监黄用和工部营缮司主事高道素主持,历时六年告竣。其时,因军费开支浩大,国库早以告馨。朝廷为建藩府,仍奢靡铺张,务求豪华,强令所在府、州、县强征杂税以充之。桂王府启工同时,惠王府亦在兴建,因惠王长于桂王,主管者以藩封长幼为先后,故桂王府工程进展缓慢。巡抚御史温皋谟专此上疏,详陈桂王府不能限期完工及桂王未能如期就国的原因。皇上却严旨切责,勒日告成。桂王营邸迫于期限,地基松软也不深挖墙脚,用竹篁、松树灌以河沙、石灰浆填充,再砌以石料。所用木材也不是陈年干木,而是匆忙从常宁、祁阳的深山上砍伐。仓促间“湿木重漆”,疏于质量,留下了严重隐患。桂王居国方一年多,即崇祯二年(1629)二、三月间,衡州连日大雨,湘江水涨,大街小巷几为泽国。三月初三的深夜,大雨顷盆,雷鸣电闪,豆腐渣工程的桂王府殿宇突然坍塌。桂王虽无恙,但宫女刘寿花、郭翠儿、李秀莲等九人却因此魂逝香销。为此,工程主持人黄用、高道素及衡州知府韩作楫俱被逮入狱,旋置于法。高道素因其子以削官赎父,不死。黄用、韩作楫被押赴演武坪问斩。临刑前,韩作楫仰天长啸曰:“吾蒙冤而死固不足惜,明社从此倾矣!”并求刽子手割其头悬于雁峰山高处,让头风干,以观明朝易主。
崇祯三年(1630)复修桂王府,至崇祯九年(1636)工毕。桂王府前后两修,历时10余年,耗资“数十万计”。
http://s11/middle/5b7c9da9gaa596d35c1aa&690
桂王府是在雍王府的旧址上营建的,原雍王府位置在衡州城中金螯山前,系原府学旧址,前门为宋代潭州知府、抗元名将李芾故宅。雍王朱佑枟系明宪宗朱见深第八个儿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受封。雍王府在营建时,湖南巡抚曾上疏云:衡阳地方的泥土不适合烧制琉璃构件,请求按照长沙吉王府的做法采用白瓦,雍王却不同意,雍王府殿宇屋面只能采用琉璃瓦。
民间传说,后来工匠在今衡南硫市找到了烧制琉璃构件的泥土,雍王府的琉璃瓦是从那里烧造的。硫市原名琉瓷坑,后来人们在那里赶集设市,因此叫琉市,“硫“是由”琉“转过来的。
雍王朱佑枟于弘治四年(1491)来衡阳就藩,随即上奏宫殿疏漏。于是,工部就派员前来勘察,并按长沙吉王府的规制进行了修葺。其后,雍王又以“衡阳气候潮湿而致宫殿朽败,府中还经常发生怪异之象”为由,请求移藩山东平州。朝廷则认为择地另建府邸,劳民伤财,不可为,要求他徙迁四川叙州申王府。雍王却以路途遥远,迁徙困难为由拒绝。正德二年(1507),衡阳发生地裂,王府宫室损坏,雍王终于在心神不安中阖然长逝。雍王因无子嗣,封藩被废。
http://s5/middle/5b7c9da9gaa597f63bd94&690
桂王府要比雍王府大得多,气派得多,占据了当时衡州府城的中心位置近1/3的面积。它南起今先锋路,北至今常胜路、后宰门一带,东起今中山路,西至今蒸阳路。王府城辟东、南、西、北四门,南门为正门,门前峙立两尊石狮,其色纯白,据说来自越南河内百里。储大文《石狮歌》云:“石狮拔地二十尺,对立交逵矗交陌。”足见其形制高大,神态威武。整个王府坐北朝南,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有七进,均覆以青色琉璃瓦。中轴线东侧为家庙、书楼、3小宫、典膳所及世子府等,西侧为社稷坛、山川坛、3小宫、书堂、禄米仓、承命司等,北面为后花园。王府城墙高2丈许,府内殿阁巍峨,气势恢宏,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风亭水榭,情趣别致,曲径回廊,步动景移,奇花异草,蝶舞莺啼,熏风日照,王气葱茏。徐霞客称其“府在城中,园亘参半”,真可谓城中之城。
桂王府还设有护卫,而且衡州当地驻军调动也受桂王节制。明崇祯十年(1637),临武、蓝山郭子奴、刘新宇起义,桂王常瀛即命衡州卫指挥佥事崔文荣督部会剿,并请江西、广东兵守城。次年,义军被镇压。藩王代表皇帝监督地方军事的实质,由此可见一斑。
明崇祯十六年(1643)八月,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进攻衡州,守军溃散,桂王常瀛被迫弃城奔往广西,结束了他居国衡州17年的生涯。
1994年,在和平南路鸿福大厦建筑工地出土了两对大花瓶,是龙泉窑的。其中一对为牡丹纹花瓶,高69厘米、口径30厘米,底足30厘米;颈部贴塑3支牡丹,秀美挺拔,充满生机;腹部贴塑缠枝牡丹,花朵雍容丰润。此花瓶采用多次施釉的方法,釉厚而光泽柔和,温润如玉,制作工艺精细,当属南宋时期龙泉的精品。另一对菊花纹花瓶,比牡丹纹花瓶稍小一点点,釉面光洁晶莹,系元代龙泉窑的上乘之作。如此精美的大件龙泉窑制品,绝非平常百姓家所能据有,当为宫廷王府之宝物。两对花瓶的出土点正在明桂王府遗址范围内,应是桂王府遗下无疑。当时桂王朱常瀛仓皇出逃时,由于两对大花瓶体大质脆,不便携带,他又不忍心破坏,情急之中就将花瓶匆匆地埋在王府的地下,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拾旧梦。谁知桂王这一走,却再也无缘重返故地。
衡州陷落后,桂王府随之毁于兵燹,仅余正殿、寝宫等3处。清康熙六年(1667)三月,因紫禁城修葺太和殿,奉旨将桂王府幸存建筑全部拆卸,运解入京。至此,辉煌一时的桂王府城便灰飞烟灭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