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喉韵之辨
(2008-12-10 12:37:17)
标签:
健康茶汤化劲普洱茶生茶文化 |
分类: 茶文化 |
活泼的水性是各种茶品茗者一贯重视的茶汤的漫美表现,它能在口腔中产生一种活泼的感受。水性的口感如同陈韵一样,是偏重于较抽象性的,也都是靠个人不断地从实际的品茗当中培养出来的鉴别能力。这种感觉是无法以文字或言语描述其真伪的。
在普洱茶行列里,只有干仓普洱生茶的茶汤才有较强的水性活泼品味。在制造过程中,经过一定程度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以及产生霉变的、湿仓陈化的普洱生茶,都会增加水溶性物质成分,而且越是重发酵或越是重霉变的,越会增多茶汤中的水溶性物质,茶汤颜色也越深浓,甚至成为黑色。水溶性物质的增加,直接影响水性活泼品味。所以只有生茶干仓普洱茶,才可能有最好的活性品味的表现。
砂的口感主要来自普洱熟茶的茶汤,而且是有较长陈化期的茶品。20世纪30年代勐海“鼎兴”茶庄所生产的那批末代紧茶,可能在晒青时延误了时间,促使自然发酵过多,变成了熟茶紧茶;还有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73厚砖茶熟茶,这两批茶叶为比较陈旧的熟茶茶品。凡喝过这两批熟茶的,都能感受到砂的品味。
普洱茶水性的砂感,是透过口腔来感觉,使人有一种粗犷而浓郁的感受。砂感是普洱茶熟茶水性的一大特色,而普洱生茶则不易见到。
【喉韵之辨】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药用,以后才用来解渴。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立即解除紧箍的干涸。喉韵一向都最受品茗者的青睐。资深的品茗高手,极重视喉韵特色;茶商更以喉韵特强为标榜,而抬高茶品售价。普洱茶的喉头感受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茶多半是先苦后甘,凤山茶菁制成的“福禄”贡茶是苦味的茶底,勐海芽茶制成的“白针金莲”也是苦底茶汤,它们都能够表现出苦尽甘来的特色。“同庆老号”圆茶陈期近百年,苦涩味全消失了,但饮后仍能有微微回甘的喉韵,持续甚久,的确是好的普洱茶。早期的“红印”普洱圆茶,采用较嫩茶菁制成,陈期已逾五十年,有兰香,略有些苦底,多冲泡几开后苦味不再,其回甘则相继不断,效果特好,是普洱茶中之极品。
品饮到能使喉头润化的茶汤,人虽然没有口渴现象,却是越喝越想喝。这是因为润感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效果。
前一篇:第18节:水性之辨
后一篇:第20节:喉吻润、破孤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