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味道之辨
(2008-12-10 12:35:18)
标签:
健康饮食普洱茶品茗茶品文化 |
分类: 茶文化 |
荷香、兰香、樟香、青香,是普洱茶至珍至贵的茶香。这些茶香的形成,除了是优良的普洱茶茶菁外,必须是新鲜生茶的产品,加上自然陈化的过程。
【味道之辨】
普洱茶通常分甜、苦、涩、酸、水、无味等数种味道,这些味道不仅单独存在于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并存。其中,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的;苦和涩则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尤其老茶客多半喜欢有适当的苦涩味道;酸味和水味却是大家所不喜欢的,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至于无味虽并不是味道,但是人们习惯将淡而无味视为普洱茶的味道,算是无味之味了!
普洱茶属于大叶种茶叶,成分相对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糖分却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汤里而有甜的味道。
上好的普洱茶,冲泡次数越多,甜味越浓。在普洱茶的行列中,“红莲”圆茶和“圆茶铁饼”都是用相同的茶菁为原料,但不同的制造方法,使这两种茶都带有蜂蜜的甜味,是其他普洱茶所不及的。另外有一批由广东中茶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所制造的“大字绿印”普洱茶,其茶菁是来自云南省,称之为“广云贡饼”。这一批“广云贡饼”有甘蔗甜味,而且使品茗者感觉甜味会留在口腔内部上颚,久久不散。
苦本来是茶的原性,古代称茶为“苦荼”,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祖先长期的驯化,野生茶由“野生型”茶树而成为“过渡型”茶树,最后才变成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者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茶叶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成为常人能够饮用并视为美味的珍品。先苦而后才能回甘,这是带给普洱茶品茗者真知灼见的启示。甘是能同苦味并列入普洱茶品茗的范畴之中,和苦味并驾齐驱的。
常听人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年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出其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之为好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茶,也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茶。根据刚性、柔性以其苦涩的程度而定,这是最具体的辨别方法。如中茶公司所出品的普洱生茶,是干仓贮放的,包括最早期的“红印”和“绿印”甲乙普洱圆茶,已有50年的陈期了,也都是属于刚性的茶品。而六十多年的末代紧茶和八九十年的“同庆老号”圆茶就是典型的柔性茶品。
前一篇:第16节:“可以兴号”茶庄
后一篇:第18节:水性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