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12节:生熟之辨

(2008-12-03 14:49:37)
标签:

普洱茶

生熟

生茶

陈香

茶味

文化

分类: 茶文化
要亲自去寻访古老的大叶种茶树,同少数民族姑娘一同在大茶树上采摘茶叶,闻一闻茶叶的自然清香;同老人们喝一喝幽香的陈年普洱茶,听一听他们述说马帮运茶进贡的故事。还应该亲自去储存那些普洱“青饼”:三年的、五年的、十年的、二十年的、三十年的……去品尝这不同年代的茶吧!欲悟得普洱茶之真谛,必须靠自己的身体力行,靠不断地用时间来打造经验。那么,普洱茶和人和心和识终究会浑然一体。

  普洱茶之辨首先要明了产地。普洱茶以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即澜沧江中下游地段生长的乔木型大叶茶为主,特别以勐海、镇沅、景迈、易武、景东、景谷、布朗山之茶为优。如果有了好的原料,再经很好加工过的普洱茶,就基本上没有存放不当的问题,一般来讲都会是不错的茶。然后可进一步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考察茶叶的质地,通过它的色泽、香气、味道、形态来掌握茶叶质量的优次。此时就要调动眼、鼻、嘴、手来进行鉴别和审美。

  唐代茶道大师陆羽曾赞叹:苍天生育万物,都有它的奥妙,人类所做的不过涉及一点浮浅的皮毛。人们借以庇护自己的场所是房屋,房屋可以建造得很好;穿的是衣服,衣服可以做得很精美;充饥的是饮食,饭与酒的味道可以美极了。而茶却有九种难处:一是采造,二是鉴别,三是器具,四是用火,五是用水,六是炙烤,七是碾末,八是煎煮,九是饮用。阴天采摘,晚上烘烤,还不能算会制作茶的;用口尝味道,用鼻嗅香气,还不能算会鉴别茶;有膻味的锅炉,有腥气的瓦盆不能用作煮茶、饮茶的器具;有油脂的柴和烤过肉的炭,不能用来烘茶、煮茶;急流的水和淤积的水,不能用来煮茶;茶烤得外面熟而里面生,不能算是烤好了的茶;碧绿色的茶叶细粉和淡青色的茶叶尘灰混在一起,算不得是茶末;煮茶时操作不熟练,仓促地搅动茶汤,不能算会煮茶;只是夏天喝茶而冬天不喝,不能算懂得饮茶。

  茶之辨是要有一定悟性的,非一日之功。它囊括了茶道、茶艺、茶用的方方面面。

  台湾邓时海先生对普洱茶的品味自有一番境界,我们认同他的感悟,现在把他的成果归纳介绍如下:

  【生熟之辨】

  鲜活是从生茶青饼得来,普洱茶是否鲜活,首先要看是否是以生茶方式制作。在1970年以前的普洱茶的制作,都是以生茶工序制作,将采来的茶菁经过杀青、揉捻、晒干、蒸压成型再加以干燥,这些制造工序完成后,叫青饼。由生茶制作工序所生产的普洱茶,才能保持鲜活之色。有了鲜活,就可从香气、汤色、叶底来辨生熟。

  普洱熟茶因为经过渥堆,会产生一股“熟味”。一般只有10年陈期以内的干仓熟茶(按传统说法,未曾霉变过的茶品为干仓茶),可以从熟茶表面闻到一股熟茶味。经过10年、20年左右,茶表面那股熟茶味已经消失,则可从茶汤中感觉出熟味香。1973年间由紧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砖茶,称之为“73厚砖茶”,至今已三十多年了,无论从茶或茶汤来品味,都已没有熟味的感觉,有的是一股陈香。陈香不同于一般熟味,是经过长期干仓陈化而转变过来的最好的熟茶茶香。熟茶味、熟味和陈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