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话人生——人生六味茶

(2008-11-02 18:00:02)
标签:

茶文化

秦石轩

文化

杂谈

分类: 茶文化

第8节:保持清醒的心态

    【人间茶话】

  保持清醒的心态

  保持心情的平静,才能保持一种内心的清醒。有时候你不一定非得做什么.但一定要知道你正在做什么。

  一位猎人捕捉到了一头狮子,并把它关在笼子里。狮子绕着笼子走来走去,这时一只蚊子飞了过来问它:"你走来走去做什么呢?"

  "我在找逃出去的路!"

  狮子并没有找到可以逃走的出路,于是它躺下来休息,偶尔也起来走动走动。

  "狮大王,你现在又在做什么呢?"蚊子问狮子。

  "我?"狮子静静地说:"我找不到路出去,所以我躺下来休息,并且也活动活动筋骨。我在等待机会呀!"

  狮子没等到逃走的机会,反而等到了死亡,因为猎人要杀死它,好剥下它的皮去卖钱。

  蚊子问狮子说:"猎人要杀你啦,你知道吗?"

  狮子说:"我当然知道!我始终知道我在做什么,想什么!"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一头狮子在无能为力的环境中,如何保持自己内心的清醒。

  有时候保持清醒是-件痛苦的事情。如果环境确实无法改变,迷迷糊糊,醉生梦死,这样反而还能保有一些快乐。但寓言终归是寓言,在人世间,没有绝对的事。现实生活中世态的发展总是有些出人意料,正因为如此,人世间才有那么多悲喜剧发生。

  虽然古人说"难得糊涂",但保持内心的清醒还是必要的,糊涂是了然于心的"明白"糊涂,而不是完全迷乱的糊涂。因为在没有绝对的世事中,总有一些必然,有些悲剧将属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而有些喜剧则属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只有保持清醒.你才能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也才能了解你该怎么做、做后的结果,以及这-结果所代表的意义!就算有时候你并不能做什么,但你也要知道你正在做什么!无能力力的无所作为也是一种做。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保持清醒,你就会有一颗敏感的心,能测知环境,尤其是人心的变化,并且有敏锐的判断,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能保持清醒,你就不会慌张、忧虑、不安、迷惑,你就会冷静!

  保持清醒的心不容易,你的练习的法则便是--反省自己!

  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保持清醒,知道生活的可贵,知道人生的真实就在于现在身处的这一分种。

  珍惜今天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院里的落叶。

  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满地落叶。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惟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库里希坡斯曾说:"过去与未来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存在过'和'可能存在'的东西。惟一'存在'的是现在。"

  一天早餐后,有人请佛陀指点。佛陀邀他进入内室,耐心聆听此人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存疑的各种问题达数分钟之久,最后,佛陀举手,此人立即住口,想知道佛陀要指点他什么。

  "你吃了早餐吗?"佛陀问道。

  这人点点头。

  "你洗了早餐的碗吗?"佛陀再问。

  这人又点点头,接着张口欲言。

  佛陀在这人说话之前说道:"你有没有把碗晾干?"

  "有的,有的,"此人不耐烦地回答,"现在你可以为我解惑了吗?"

  "你已经有了答案。"佛陀回答,接着把他请出了门。

  几天之后,这人终于明白了佛陀点拨的道理。佛陀是提醒他要把重点放在眼前--必须全神贯注于当下,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要点。

  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当你活在当下,而没有过去拖在你后面,也没有未来拉着你往前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种强烈的张力。

  这就是使生活丰富的惟一方式。除此之外的人们都是"贫穷"的。他们也许拥有世界上所有的钱,但他们是"穷人"。世界上有两种穷人--富有的穷人和没有钱的穷人。你要学会清点自己的财富:

  如果早上醒来,你发现自己还能自由呼吸,你就比在这一周离开人世的100万人更有福气。

 

 

第9节:匹夫不可夺其志

    如果你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危险、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饥挨饿的难受……你已经好过世界上5亿人。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屋栖身,你已经比世界上70%的人更富有。

  如果你银行户头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金,你已经身居世界上最富有的8%的人之列。

  如果你的双亲仍然在世,并且没有分居或离婚,你已属于稀少的一群。

  如果你能抬起头,带着笑容,内心充满感恩的心情,你是真的幸福--因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这样做,但是,他们没有。

  如果你能握着一个人的手,拥抱他,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却有福气--因为你所做的,已经等同上帝才能做到的。

  如果你能读到这段文字,那么,你更是拥有双份的福气,你比20亿不能阅读的人更幸福。

  看到这里,请你非常认真地对自己说一句:"哇,原来我是这么富有的人。"是的,想想这些,你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

  或许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绮丽的花,享受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而已。毕竟,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现在"才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并且不可被日复一日的生活淹没了你,关于生命的理想和志愿,应该时刻在心中闪光。

  匹夫不可夺其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宜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无事澄然,还要在闲暇时刻也要保持自己的一份志气和理想,那是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终极目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就是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这样,谋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酒醉一样躁热,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这时候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主宰原本飘荡无主的心。

  立志就要"收放心"。一个人清心寡欲,持志不动,这是人心向上的最好状态。然而很多时候,人心是浮荡与浮躁的,受声色犬马的诱惑,东追西逐,不知所至。人心不再是美好的"良知",而变成发狂的"牲口",放逐于名疆利场。立志,当然不是立"歪志",中国古代讲"修齐治平"就表现出传统文化对于"志"

  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利国"、"利民"、"利天下"!

  中华文化中的英雄都有坚持观点的决心,也就是独立的精神。当马寅初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时,当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不都洋溢着一股英雄主义气息吗?"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正是中国传统追求的英雄气质!一介书生面对涛涛人海,不人云亦云,不盲从,敢于相信真理,相信自己的志向,"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才是英雄行径!

  【茶中道:得意淡然,汤浓味内敛】

  一杯茶,若不是你依着茶道布了大架势冲泡出来,而只是别人泡好了端给你,你看到的它,其实是不动声色的。清汤绿叶,红汤红叶,黄汤青叶,黄汤黄叶,白汤白叶,这就分别是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了。你挠挠头,觉得朴素的有点简单。然而你将茶杯放到鼻下,吸一口气,才会发现这茶气是如此浓郁,闻之忘俗;啜一口入喉,才觉得清新满口,齿颊留香;你放下了茶杯,却发现茶的清香甘甜还在你的口间,喉间,腹间久久回荡,余味不绝。于是你感叹,真是一杯好茶呀。好茶如此,一个优秀的人该是怎么样的呢?春风得意的时候,是该极力张扬,还是该虚心内敛;呼风唤雨的时候,是该目空一切,还是该与人为善?一杯好茶能够将自己的清香与韵味很有风度的保留,最后不仅得到了人们的赏识,更得到了人们的尊敬。人也该如此,得意时也要淡然处之。没有人是天生注定要成功的。只有在成功时把握好自己,才能有机会赢得下一次的成功。

  得意淡然:老子曰:"淡兮其若海。",志得意满更应淡如海,骄傲侮慢尤不可,仍须心谦身平,不狂妄,而要心体莹然,不失人生之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我们作出了成绩,人们给予高度评价,此时绝不可忘乎所以,得意非凡,尾巴翘上了天,这容易给人以"易涨易退山溪水"的感觉,所以得意之时,必须"淡然"置之,胜固可喜,但不必雀跃三百,不要忘记最优秀的跳高运动员等待他的总是失败。

  志得意满时,仍须心谦平和,不骄不狂。应学会控制情绪,善于驾驭情绪。若不如此,则会乐极生悲,因大喜而致癫狂,有损身心,影响健康。不居功自傲,忘其所以;非常淡,被领导看中了,被上级看中了,委以重任,封了高官,淡然处之,就这么回事,不要把它看得太重。这是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人品修养。要做到得意淡然。必须学会满足,只有知足帮能常乐。

 

 

 

第10节:不可骄傲自大

    【人间茶话】

  一时的成功不能说明什么

  蜈蚣和蝮蛇在一块被野兽蹂躏过的草地上相遇。蝮蛇见到蜈蚣心惊胆战扭头就跑。蜈蚣迈动它的四十多条小腿,迅速跑到蝮蛇的前面,挡住去路。蝮蛇往东逃,蜈蚣从东面堵,蝮蛇向西面溜,蜈蚣从西面拦。蝮蛇见无路可逃就呀地一声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和火焰一般闪动着的丫形长舌,准备与蜈蚣作最后的

  决斗。

  蜈蚣把头一缩,身子一弓,箭似的把自己弹进蝮蛇的嘴里。蜈蚣进入蝮蛇的喉咙,先吃心,再嚼肠,最后从肛门爬出来。蝮蛇在蜈蚣闪电似的进攻面前,麻木了,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清楚。

  过了几天,蜈蚣在农家的灶台上爬行,又看见了蛞蝓(一种软体动物)。它看到蛞蝓长着一身白嫩嫩的细肉,就想把它吃掉。

  马陆(一种节肢动物)劝告蜈蚣说:"那家伙个儿虽小;但是很毒,你可不能去触犯它阿。"

  "你不要欺骗我。"蜈蚣怒气冲冲地说,"谁都知道,世界上最毒的动物是蛇,而蛇中最毒的要数蝮蛇。蝮蛇咬树,树要枯萎;咬人和野兽,人和野兽都得丧命。蝮蛇的毒性虽然猛烈的象团火,可我蜈蚣,却能经过它的喉咙,吃掉它的心,嚼烂它的肚肠;喝它的血使我醉倒,吃它的脂膏使我胀饱;但只消三天,我就醒过来啦,乐哈哈的,就象往常一样。庞然大物的蝮蛇都不在我的活下,哪有怕这一寸长的蛞蝓的道理呢!"蜈蚣说罢,迈动它的小腿,气势汹汹地向蛞蝓爬去。

  蛞蝓见蜈蚣前来挑衅,毫不紧张。它伸伸懒腰,把头上的触角弯了弯,又直了直,用嘴里的暖气温润着吐沫,等待蜈蚣走近。蜈蚣刚刚爬到蛞蝓附近,还没有来得及施展一下威风,就被蛞蝓迎头喷来的一股又稠又黏的液体黏住,踉踉跄跄地摔倒在灶台上。它想溜走,但脚和触须都乱纷纷地粘在一块,不能动弹,就象一只混身光秃秃的蚯蚓躺在那里。不大一会儿,蜈蚣就被一伙蚂蚁分着吃掉了。

  蜈蚣的骄傲在于把暂时的胜利当作永久的胜利,自认为天下无敌,对一得之功盲目自满,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过分的夸大了自己的能力。要知道,即使你能战胜蝮蛇也不意味着你就能战胜蛞蝓。古人说,生生相克就是这个道理。人生也是一样,每人都有得意之时,每人都有机会获得某种成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真得很牛了,也许只是机遇,也许你还没有遇到克制你的那只蛞蝓。要淡然面对自己的成功,不要把一时的成功当做永久的丰碑!

  一时的成功说明不了什么,人生的路很长,也许下一刻你就会被打倒,也许下一刻就遇上了解决不了的难题。所以,不能骄傲自大。

  不可骄傲自大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个人很聪明,做事尽心尽力,很少出差错。可随着牲口、食物的储藏数目的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想了很多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数目。但增加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方便,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于是仓颉又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表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就把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都交给仓颉。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经不抵事了。仓颉又犯愁了。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发现人们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就可以认定前面有什么动物。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他把事情管理的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使用就推广开了,就这样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就有点骄傲自大了,什么人都看不起,造字也马虎起来。

  黄帝知道后很生气,就找来了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已经120岁了,沉吟了一会,他就独自去找仓颉了。

  老人对仓颉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湖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就催他快问。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为什么你造出来的'牛'字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原来他把"牛"字和"鱼"字教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