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家乡
http://img.blog.cntv.cn/attachments/2016/05/42993800_201605060948141.thumb.jpg
央视女主播梦桐的成名之谜
央视国际频道美女主播梦桐,1976年3月30日出生于天津,1997年还是学生的她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香港回归72小时直播,由于表现出色,获得一致好评。从此成为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王牌栏目《中国新闻》主播。曾被评为海外观众最受欢迎主持人,获得过中国播音政府奖。在央视国际频道的《中国新闻》中,她漂亮不失端庄,自信中透着干练,声音柔美悦耳,那流利的播音,准确的表达、面带微笑的表情,让人觉得她是在与你真诚地交流。那些严肃、枯燥的新闻因为有了她的播报而增添了一份亮色。
说到美女主播梦桐,其实,她的真名叫刘静。原来,上初中时,她参加了学校的文学小组,经常在校园文学报上发表一些小文章。老师提议文学小组的成员都给自己起一个笔名,想了半天,梦桐还是求助于老师。老师问她将来想做什么,天真的梦桐随口回答:“做我梦里想做的。”那位老师笑着说:“是呀,女孩子也有自己的梦,女孩子应该像凤凰一样出色。凤落梧桐,就叫梦桐吧。”于是,在今天的电视荧屏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为理想而不断追求的梦桐。
梦桐是地道的天津人,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老师。大概是父母希望女承父业吧,初中毕业后,梦桐顺利地走进了艺术师范学校的大门,学习声乐和钢琴。后来,在一次挖掘影视人才的比赛中,导演说她有做主持人的天赋,从那时开始,她才知道北京有个广播学院,是培养主持人的摇篮。于是,她断然放弃了保送到天津音乐学院继续深造的机会,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
在北京广播学院学习期间,梦桐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尽情地吮吸着阳光雨露。丰富浪漫的大学生活对她来说,更多的是书海苦读和绿荫下播音业务的苦练,月光下的喃喃细语和小径上的柔情牵手,对梦桐来说已无暇顾及。一滴汗水换来一粒收获,一分耕耘换来一份果实。1997年,梦桐毕业了,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全班70多名同学中脱颖而出,终于走进了梦想中的中央电视台。刚毕业的梦桐就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历史上直播量最大的迎接香港回归直播节目,为期72小时的直播,居然没出任何错。梦桐因此受到台里的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最初,梦桐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担任《中国报道》栏目主持人。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她时刻不放松自己,工作上谦虚好学,精益求精;生活中坦诚待人,热情大方。就这样,她很快赢得了同事的支持和信赖。一年后,梦桐被调到《中国新闻》栏目做主持人。她不断学习、磨炼自己,亲切随和的播音风格也日渐成熟。几年来还主持过国际频道开播十周年庆典晚会、中秋晚会等大型节目。她的形象、气质、风格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1997年被评为"海外观众最喜爱的主持人"之一。谈到这些,梦桐总是谦虚地说,观众对我太宽容了,赞扬太多了,其实我做的还不够好。
尽管梦桐最终没有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样从事音乐,又由于工作的繁忙,极少能有机会回家看望他们,可做父母的始终关心着女儿的成长,还当起了女儿的时钟和评述员。梦桐的父母掌握着她的工作日程,她几乎每天都能接到父母从天津打过来的电话,提醒她该上班了。梦桐说,有几次,不是父母打电话来,还真的差点睡过头了。下班回到家里,梦桐有时也会接到父母的电话,那一定是她在直播中个别字眼没处理好,别的观众听不出来,却骗不过这对老观众的耳朵。
梦桐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告诫她的那句话:只有真才实学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梦桐说:“上大学在电视台打工时,台里要求每录制一期节目,都要更换一身衣服,而我一个学生却没有那样的经济能力,只能在好多期节目中就一身衣服亮相。当时有人觉得我寒酸,便讥讽道‘你瞧,人家某某,每期都穿不同的衣服,你瞧你……’“那你的反应是什么?”梦桐嘴角略微一翘:“我没什么反应,何必去计较这些呢?我要证明的是自己的实力。我就告诉他,我没钱,我就这样,能录就录,不能录就算了。后来台里看我实在没有经济能力,给我拉了一个服装赞助,才算少了这个麻烦。”
主播梦桐是个勤奋好学的人,她认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要时刻使自己的心处于冷静、客观的状态,所以,她觉得学习播音专业远远不够,便充分利用时间于2000年攻读完人民大学新闻专业二学位。据梦桐说有机会她还想继续学习研究生课程,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荧屏下的梦桐崇尚平淡、普通的生活,紧张工作之余,她喜欢在温馨的小家里弹弹钢琴、听听音乐、读读书。电视艺术,就是把美的视觉奉献给广大观众,梦桐以她的魅力打动了观众、征服了观众,无论是端庄的新闻主播还是热情的晚会节目主持,梦桐都做到了使人赏心悦目,都有着不同的表现,释放着相同的精彩。她就像一只美丽的凤凰,以端庄秀丽的形象、亲切随和的气质走上荧屏,飞进千家万户,飞进海内外亿万观众的心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