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记》中反应的社会现实

(2012-08-17 10:25:19)
标签:

孙悟空

驼山

《西游记》

道教

唐王

分类: 心灵感悟

                                 《西游记》中反应的社会现实

    我相信没有人会怀疑《西游记》在我国古典名著当中的地位,也没有人会说《西游记》哪里写得不好。的确,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是一部浪漫主义幻想集大成的文学巨著。其故事精彩曲折,人物刻画深刻,场面恢宏庞大,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可谓是登峰造极。然而,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部传奇性的名著中其实含沙射影地反映了许多当时的社会现象。

    关于西游记中影射的社会现象,从西行取经的四众中就可以略知一二。孙悟空可谓是正义的化身,他机灵活泼、乐观向上,在逆境中从来都未有埋怨或是退缩的想法,同时又神勇无比。能降龙伏虎、纵云驾雾,只身下龙宫,闯地府。甚至手持一根金箍棒大闹天宫,直搅得四方众神不得安宁。即便被捉封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受了七七四九天的烈火焚烧,非但全身分毫未伤,反而练就了能洞悉世间善恶真伪的火眼金睛。虽被佛祖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但是志气未丧,出来后还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斩妖除魔,赴汤蹈火,破除一切奸邪,为取经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其实孙悟空身上寄托了吴承恩德政治理想,吴承恩所处的时期为明朝中叶。当时的明世宗昏庸无能,成天梦想着长生不老,夺在深宫当中炼制“仙丹”,寻求长生不老之术,长年不理朝政,将朝廷大权交给了一帮奸臣,结果那群人整天飞扬跋扈,为所欲为,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吴承恩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感到十分心痛,曾在自己的长诗《二郎搜山图歌》中写道“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表达了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而孙悟空在小说当中斩奸除恶,所向无敌,可谓是吴承恩塑造的一个精神寄托。

    而唐僧在小说当中的形象并非完全是一个道行高深的圣僧,他经常不识真伪,把恶当善,曾经两次冤枉孙悟空。且软弱无能,用孙悟空的话说就是一个“脓包”,这或许是反映的当时那些思想迂腐,软弱无能的文人大臣吧。

     猪八戒原是上界堂堂天篷元帅,只因醉酒调戏了嫦娥,结果被玉帝贬下凡间,错投了猪胎,变成了现在这副丑陋的嘴脸,后在福陵山云栈洞中作怪,结果被观音感化,皈依佛门,后与孙悟空不打不相识,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在小说当中,是个贪财好色,好吃懒做的家伙。而且喜进谗言,几次在唐僧面前贬低孙悟空,唐僧两次驱逐孙悟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猪八戒推波助澜。这很好地反映了当时那些胸中草莽,空无本事又喜进谗言的小人。

    沙僧在小说中是一个毫无特点的人物,他本是上界天庭的卷帘大将,因不慎打破琉璃盏,被玉帝贬下界,常年栖息在流沙河中,以吃人为生,后被观音菩萨感化,皈依沙门,一路上与孙悟空和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在我看来,他一路上除了牵马挑担外很少说话,最常说俄一句话好像就是:“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然后再说一句:“这如何是好!”每次遇到问题都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办法,只会在那里干着急。这其实也是当时朝廷中那些无能大臣的真实写照。

    除师徒四人之外,令人称道的还有《西游记》当中的妖魔鬼怪,这些妖魔鬼怪其实并不全是动物修炼成精,很大一部分都与上界的天神有亲。比如说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其实是太上老君身边看护金银二炉的童子,陈家庄的鲤鱼精实际上是观音莲花池中的鲤鱼。比丘国中差点害死一千一百名城中小儿的白鹿精竟是南极仙翁胯下的白鹿。狮驼山的山怪中,一怪二怪分别是普贤与文殊二位菩萨的坐骑,三怪更是与佛祖有亲的金翅鲲鹏!而更绝的是,抓走宝象国三公主的黄袍怪竟然就是上界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木狼下界。且每当这些妖邪被俘,他们的主人公便都会来为他们开脱罪责。比如,抓走了朱紫国金圣宫娘娘的妖精赛太岁,被孙悟空擒住后,他的主人公竟解释其国王本有拆凤之灾,此为天意,就这样给自己的坐骑开脱了。这讽刺的便是当时上层统治者与下层奸人互相爪牙勾结,一起迫害剥削人民的社会状况

    《西游记》当中还有多处讽刺官场的腐败,比如说堂堂龙宫和地府,看似神圣威严,其实不堪一击,私下充斥着贪污腐败的毒瘤。唐王当时魂游地府,崔判官只因曾是先帝御驾之臣,又与当朝宰相魏征交情甚厚,还收到魏征的来信,便私底下修改了生死簿,将唐王的阳寿整整延长了二十年,像极了官场上的腐败贿赂之实。就连西方极乐世界也并不清净,唐僧师徒四人好不容跋山涉水、赴汤蹈火地来到了西方净土,正要去取真经,却被二尊者索要人事,只因没有人事,便被无字真经。幸亏有燃灯古佛相助,最后才用唐王御赐的紫金钵换回了有字真经,就连佛门净土都如此物欲横流,可叹,可叹。

    《西游记》中对道教似乎十分反感,道教人物在小说当中一般都是反面角色,比如车迟国与唐僧师徒四众作对的三位国师就是道教人物,灭法国中也是因为一个道士,所以国王才如此推崇道教而打压僧道。比丘国中差点害死一千一百名小儿的白鹿精也是个道士。之所以作者在《西游记》中将道教立为反派,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现状,嘉靖皇帝因为迷恋道教所谓的长生不老之术而荒废国事,一心只想炼制仙丹,结果导致国家民不聊生,因此作者对道教十分抵触。小说中虽然看似推崇佛教,但其实当中也有讽刺之意,比如孙悟空曾当众骂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甚至还说出“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这样大胆的话。可见作者对宗教并不怀好感,不过并未完全否定宗教,反而书中多次露骨地宣扬宗教思想。

    小说当中的天庭也并非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玉帝也并非是一个贤明的君主。猪八戒酒醉戏嫦娥,沙僧不慎打破琉璃盏,这些本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错误,可玉帝却粗暴地将两名原先天庭当中的重臣贬下凡间,无非是想显示自己的皇权而已。而且孙悟空是因玉帝用贤不当而反叛天庭的,可见玉帝并不是个识才之人,而且在孙悟空反叛天庭后,玉帝只是一味地镇压,还和太白金星软硬兼施,施展各种阴谋诡计糊弄孙悟空,真是一个典型的旧社会昏庸的独裁霸主。

    说到最后,我想奉劝一下各位,多去看看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典名著,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如果您肯静下来看一看,您一定会发现您意想不到的精彩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