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教育出“乖”孩子
(2015-08-12 17:08:46)
标签:
育儿教育“好”家长乖孩子自信 |
我在与家长交流中对“乖”字非常敏感,因为乖孩子往往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好”孩子往往潜伏着大的危机。这是我经常提醒家长的一句话。
最近,我在开发家长培训课程过程中,重新梳理了一下以前的学习笔记,发现一段关于“好”家长的表述,虽然事隔20多年,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孩子所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被“好”家长抚养。所谓“好”家长是指那些陷入孩子的事情中,认为必须为孩子做每一件事情的父母。“好”家长可能会成为孩子的仆人,他们要确切地让孩子按时起床,穿好衣服;他们不断地提醒:“做个好孩子”、“扣好你的外套”、“记住带上你的书”------他们千方百计地“窥视”孩子们的每一个行动。孩子放学回来时就又掀起了一个新的关心高潮:“你今天做得怎么样?”“让我看看你的作业”、“吃饭吧”------
“好”家长在维持父母的角色方面有很大作用。我们的社会支持这样一种不现实的想法——父母要保持住他们的角色是困难的。一个过分关注犯错误这类事的社会是使它的成员成为灰心丧气的能手。
如果我们相信以民主的方式能够当好父母,并且与孩子平等相处,那么,我们就必须允许他们自己做决定并去体验后果,我们也必须相信他们是能够从经验中学习的。
“好”家长不给孩子学会彼此尊重的概念的机会,每当家长控制、支配、过分保护或感到遗憾的时候,他们正在违反对孩子尊重的原则;每当他们让自己成为“逆来顺受的可怜虫”时,他们正在违反尊重自己的原则。在这两种情况的任何一种之中,他们都忽略了训练孩子尊重他人的权利的原则。
要教育孩子相互尊重,父母必须坚定而又和善。这意味着他们对自己的权利要坚持,同时又不剥夺孩子们的权利。
与“好”家长相反,负责任的家长更注意建立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而不是保护他们在公众中的形象。负责任的家长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让他们体验自己所做的决定的后果。
民哲提示:当你为孩子缺乏自信心或者孩子独立性差而担心甚至忧虑时,请不要抱怨孩子不努力和批评他们,先看看自己是不是个“好”家长!
“乖”孩子往往是啃老一族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