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如何讲课
(2015-01-06 21:23:42)
标签:
教育 |
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如何讲课
答:1.与普通课堂的区别。(1)面对的对象和地点不同。真实课堂的上课,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无生上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面对的是同行或专家;(2)观察、研究的对象不同。真实的课堂上,我们观察、研究的对象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以“学”为主。“无生上课”的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3)目标不同。常态教研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也为管理者评价教师、制定校本教研计划等提供依据等。“无生上课”活动的目标则主要在于在教师招聘中选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前者侧重学校的发展,后者侧重教师个体的发展。
3.
与模拟课堂的区别。模拟课堂的组织形式与无生上课相同的是都是面对专家或评委,但模拟课堂可以将在场的人员“当作”学生,教师可以现场提问他们,他们的回答也要求尽量模拟学生的思维方式。而无生上课不能提问现场人员,一般是通过手势示意请学生回答,再通过教师将学生可能的回答表述出来。
问题二:假如在进场后比较紧张;过程中找不到激情,怎么办?
答:1.无生上课的评委一般从考生一进入考场就开始关注,此时不提倡考生一进入考场就鞠躬,这样一方面给人感觉过于造作;另一方面给人以不自信感。提倡在进门前若比较紧张,可以通过深呼吸调整,然后昂首挺胸走向讲台(这一过程可以面带微笑地扫视一下评委),从容地整理一下讲台或上课过程中需要的器材(这里的整理在心理上也是一种调试),做好准备活动后,抬头微笑地问评委“是否可以上课了”(这是一种礼貌,容易获得好感)。
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点同平常的课堂一样,但无生上课总共只有15—20分钟,所以课的导入要精心设计(不宜过长),并且在入场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导入反复说几次,这样有了流畅的开端,自信心就容易增强。
3.提倡在上课过程中适当地做些动作,一方面显得比较自然,另外一个放开的动作也可以使自己变得放松,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4.要知道平常的课堂面对学生时,学生的积极参与会激发教师的激情,但无生上课面对的评委一般是“面无表情”,有时候甚至有皱眉或分神的动作(当然,严格地说这是不允许的),有的心理素质不太好的学生见此情景,自然就紧张起来,或者是认为评委对自己的课堂不满意,渐渐地就没有信心了。其实评委的“冷漠”是一种常态,可能你的课讲得很精彩,但他在外表没有流露和暗示。至于其它动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前面有较长时间的听课,评委已感到疲倦,不自觉地有了调节的动作。“分神”的表情下,他的耳朵还是能够清晰地听到你的语言的。总之,不要受评委的表情干扰,本着“前面的考生或许还不如我呢!”、“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要紧紧抓住,不抛弃、不放弃!”的想法,坚持并积极调整自己。我的一个同时就有过心态不好的教训。在上课阶段她感觉到评委一直是很冷的感觉,他觉得一定是课上得不好,所以当抽到的答辩题也觉得比较难后,感到一定没有希望了,所以草草答了几句就放弃了。最后她的总分离入围只差2分。
问题三:没有学生的课堂,教学互动又怎么实现呢?是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手段多一些(即现代示范课元素)得分高还是较传统的方式好一些?
答:通常课堂上该有的形式都可以有,而且必须有一些诸如分组讨论、学生实验、男女生分段朗读、探究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这样既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够避免教师一讲到底的单调呆板。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动作要放开,比如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到前排的课桌旁,作聆听和指导的动作或语言。使用多媒体可以用“请看大屏幕”、“画面中出现的是……”等语言将评委的思路引入到相关情景中,与实际上课不同的是,因为总时间有限,所以这一过程要简洁明了。
问题四:无生上课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又哪些?
答:1.受时间的限制,课堂不一定要完整,但非只要环节要简洁,以留有足够的时间展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和过程。
2.评委由于不能看到学生的现场表现,所以容易不自觉地从自己的角度去“判断”老师的课,对“学生是否能不能懂”考虑的相对少一些(不是没有),所以讲课时不宜“过细”,要适当考虑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3.板书板画要体现优势,板书不能过少,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最后是不要在过程中擦来擦去。如果知道课题,如果可以带教具、模型和挂图。
4.要注意展示你靓丽的一面,如口语、板画、组织才能、创新的设计等。
5.教态要自然、大方。语言要亲切、清晰!声音要有起伏,不同意声调一讲到底。特别是代替学生的回答要与自己的点评,要从语速和语调上有所区分。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与评委的眼神进行适当交流。
问题五:答辩的时候,老师通常会提些什么方面的问题?
答:不同地区、不同学科、不同时间和不同评委,所提出的答辩题都有可能差距较大。但通常情况,大致提问的角
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该学科内容或选手所上的课提问。比如:1.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是哪
些?【长度 、 质量、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 物质的量】;2.你是否注意到你的板书(画)中有
一个错误或不规范处?
3.你觉得本节课中的**知识点,学生理解困难的原因是什么?4.课堂提问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答案要点:(1)课
堂提问必须有启发性(2)课堂提问必须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3)课堂提问必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
容(4)课堂提问必须有一定的梯度、深度和难度(5)课堂提问应该避免无效性,力求有价值(6)课堂提问应该力
求新颖(答案四点即可)补充: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的科学性、正确性,课堂提问要注
意对学生的中肯的评价】
二是就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问。比如:1.备课阶段要做好哪些工作?
【参考答案:备教材(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备学生(基础、能力、态度、学情)备方法(教法、学法)
2.你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答案要点:(答对6点即可得满分)(1)能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2)教学目标
清晰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3)能仅仅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4)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
习的主体性(5)能灵活多样的运用教学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6)能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合适
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7)能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民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8)能高效、恰当的运用多媒体
教学手段。】
三是就教育教学的基本素质或观念提问。比如:1. 你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答案要点:
(1)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2)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3)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4)要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
力(5)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6)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
2.
谈谈你对这些话的认识。【参考答案: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而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
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培养者、促进者指导着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重传统的知
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注重学生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
出来。】
问题六:答辩回答的技巧有哪些?
答:1.拿到问题后不要不要急于作答,大约可以用30秒左右的时间整理思路,时间过短给人以“草率”的感觉,过长给人以“反应慢”的印象。
2.要知道许多情况下,评委并没有标准答案。即便有评委一般也不会像改理论试卷一样逐条给分。所以答题的技巧很重要,给评委的直观印象会影响得分。所以选手在答题时思路要开阔,可以从多角度展开叙述。比如有一道题是“在工作中,你打算怎样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叙述。第一要有不断钻研、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把教育教学当做一项事业来追求;第二要加强学习,不仅要向书本学习,向有关专家或是有经验的同时学习,还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通过提倡鼓励学生的“问”,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第三要有创新精神,敢于打破常规,寻求新的方法和途径;第四要善于反思,在提炼和总结中不断提高。
问题七:有没有无生上课的视频,好让我们模仿学习?
答:没有能找到无生上课的视屏,这里提供一个“模拟课堂”的视屏,感觉拍摄和教学效果都挺好,所不同的不过是把请“学生”(实际上是在场的老师)上台环节改为手势和代替回答的语言,可以参考一下。
链接地址一:【http://www.56.com/u12/v_MjUyMTYyMjU.html
链接地址二:【 http://www.56.com/u88/v_MjUyNjUyMjk.html】
附录A:
试论校本研修新形式——“无生上课”
一、“无生上课”的含义和分类
“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 教师、
专家)上课。根据“无生上课”的目的,大致可将“无生上课”分为两类:
2.选拔评比型“无生上课”,是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在选招“新”教师或评比教学能手等时,为了全面考核参加者的教学能力采用的一种方式,常与课堂教学设计(写教案)和教学答辩结合进行。
二、“无生上课”的产生背景
1.受到教育实习“试教”和微格教学的启发
2.对常态教研形式的反思和改进
3.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4.教育管理的需要
三、“无生上课”的作用
1.提高教师课时备课的质量
2.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3.促进校本教研文化的形成
4.保证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5.完善教师选拔和教学评比手段。
克服了说课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没有学生情况下的教师实践能力评价问题,使教学评价手段渐趋完善。
四、“无生上课”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即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法等,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对“课”的评价关注实践操作层面,不以对教学实践的诠释和相关理论的解读为取向。
2.技能指向原则。即以培训和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为主要目标。包括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和准备技能,以及教学研究技能。
3.合作性原则。即做到上“课”与评“课”相结合,加强上“课”者和评“课”者之间、及专业人员的合作、探讨。
4.反思性原则。即上“课”者要根据评“课”者提出的正确的意见和针对性建议,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案等。
五、“无生上课”的方法
1.以学科组为单位。这样可以提高研修的学科针对性和研修适应性。
2.集中时间、固定场所开展“无生上课”活动。为了保证活动时间和空间,建议利用假期进行。如,每周的周六,针对下一周要上的课;暑假,针对下一学期的教学内容。
3.教师自选课题(课时),在学科组内轮流上“课”,组内其他教师听、评。也可都上同一节“课”。条件许可的话,邀请专业人员参加。
4.为了使每位教师都能够参加活动,每人每次上“课”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人数多的学科组,每人的时间可在15分钟以内。
5.每次活动可以围绕一、两个主题,不要面面俱到。这样指向明确,重点突出,实效性更强。
六、“无生上课”的特点
1.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2.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3.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七、“无生上课”的实践
1.教学研究型“无生上课”的实践案例
2.选拔评比型“无生上课”参加者的注意事项
【本文转自:http://bbs.cersp.com/dispbbs.asp?boardID=90&ID=28888&page=7】
附录B:某区无生上课测评量表(各地可能不同,供参考!)
测评指示 |
评价标准 |
得分 |
|
||||
优 |
良 |
一般 |
差 |
|
|||
序号 |
项目 |
完全达到 |
基本达到 |
部分达到 |
少量达到或未达到 |
|
|
1 |
实现教学目的的能力 |
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具体适度。符合大纲(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实际,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渗透思想教育,注意人格培养。 |
|
|
|||
2 |
掌握教材内容能力 |
教学内容正确,能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重视能力培养。教材处理得当,层次分明,安排合理。 |
|
|
|||
3 |
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态自然、亲切,教学次序良好,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注意教学民主,教书育人。注意课堂反馈,有应变能力。 |
|
|
|||
4 |
教学基本素养 |
课堂语言规范、准确、生动,条理清晰,使用普通话。非教学语言表达得当。板书工整、规范,设计合理,无错别字。讲解深入浅出、层次清晰,教学环节紧凑。 |
|
|
|||
5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具能力 |
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运用教具、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
|
|
|||
6 |
教学效果 |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情绪高,思维活跃。目标达成度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