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制内,这个“学问”必须掌握!原创一半山水

(2023-10-13 07:34:58)

体制内,这个“学问”必须掌握! 原创 一半山水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体制内,说话、表情、着装、坐姿、端茶、递水都是学问。领导观察识别一个人,也常常通过这些细节来佐证,优劣定论往往就在一瞬间,或许是一个无心的动作,可能在领导心中早已解读出万千情节,导致仕途频频受阻,错失一次又一次升职机遇在体制内的众多学问中,有一项“学问”却是3岁小孩都会,而久居体制内的成年人却不一定能做好的,这就是:鼓掌
什么时候应该鼓掌,什么时候不应该鼓掌;什么时候需要轻轻地鼓掌,什么时候需要热烈地鼓掌;什么时候必须抢先鼓掌, 什么时候必须随大流鼓掌;在上级讲话的场合怎样鼓掌,在同事发言时怎样鼓掌等等。既是一个人情商、智商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眼力、能力的证明。可以说,在体制内工作,鼓掌是一门基本功,非同小可!有位同事给我讲了他的亲身经历。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次领导在台上正热情洋溢讲话,讲着讲着忽然就停顿下来。他以为领导口渴了要喝水,可就在这时,大家都热烈地鼓起掌来,持续数秒。他觉得莫名其妙,便没有随着鼓掌。因为在他看来,只有遇到激动人心的时刻,才应该鼓掌,否则就是手不由衷,装样子。再说了,鼓掌是人的自由,爱鼓不鼓出人意料的是,会议结束后,科长立马把他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在体制内,细节往往比工作能力更加重要。刚才开会,领导的讲话多么激动人心 ,同事们都多次热烈鼓掌,可是我为什么没有看到你鼓掌?

科长接着教育道:“你坐在最前面,大家都在鼓掌,而你无动于衷,显得很不协调。你是对单位取得的成绩不认可,还是没有认真聆听领导讲话呢?你让局长怎么想?让大家怎么想?你可能是刚刚来到机关,对机关的一些事情不了解,对机关的一些规则不熟悉,但大家不一定这么想呀!”

一语惊醒梦中人,科长的一番话瞬间让他明白,在体制内,举手投足各有学问,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于是,在向科长深深检讨后,他立即拜师科长,想在科长的指点下,以最快的速度学会鼓掌这项非同小可的基本功。

从那以后,他就非常重视鼓掌这项“工作 ”,把它当作一项必修课,认真学习,反复琢磨,以便尽快地掌握鼓掌的要领和技巧。

在参加会议时,他总是留心别人是怎样鼓掌的,用心体会,认真研究。为此,他还经常向科长请教,和单位有经验的老同志探讨,向身边同事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地掌握了这一学问,基本能够应付各种场合的鼓掌需要 了。

他的努力,科长看在眼里,多次表扬他,说很灵光、学习能力强,“鼓掌”的水平提高很快。

但他自己深知,与鼓掌水平高的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继续努力。在不断的成长中,他已经深深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鼓掌看似简单,其中门道可能是一辈子都学不完的!

终于有一天,轮到他施展鼓掌技能了。每年初,他们单位都会组织中层干部述职,并进行民主测评。每位中层干部述职后,都会收到掌声,但掌声有热烈,有的冷场的。普遍规律是,获得掌声热烈的,民主测评的结果就好一些,否则,就相反。

而他们科长也要上台述职,于是,在中层干部述职之前,他找了很多铁哥们,让他们在他的科长述职完毕后大鼓其掌,以带动更多的人鼓掌。

果然,当他的科长在台上述职完毕之后,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令科长十分高兴。

后来,他科长得知这一切都是他的苦心安排时,非常感激,一有机会就向领导推荐他当中层干部,没过多久,他就如愿以偿了。

体制内是个修罗场。有的人靠关系起家,有的人靠才干起家,有的人靠工作起家,而他,靠的是鼓掌起家。细细地寻思起来 ,觉得不可思议,而又顺理成章。

说到底,鼓掌就是捧场(赞同),热烈鼓掌就是热烈捧场(非常赞同),不鼓掌就是不捧场(反对)。

试想,如果我们的命运掌握在领导手中,我们连鼓掌这点小事都不肯做,怎能指望得到领导的重用、赏识?所以,鼓掌这事儿实在不能掉以轻心,说不定,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双掌之间。

那位同事说,他当科长以后,每逢办公室进人,他给新人讲的第一课除了纪律规矩,就是鼓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