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五劳七伤”
(2023-07-26 09:47:49)
《黄帝内经》中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一“劳”:久视伤血。
肝主血,肝开窍于目,肝和眼睛是相联系的,肝气疏泄、肝脏滋养,人的视力就会好,所以如果用眼过度,就会损伤肝脏,影响血的调节,会让人体的“血”损伤。
二“劳”:久卧伤气。
如果这个人天天躺着不运动,体内的气血就运行不起来了,就会伤及人的气。
三“劳”:久坐伤肉。
久坐其实伤的是脾。如果这个人不爱动弹,经常久坐不动的话,就会影像脾的运化,伤到脾,吃饭也不会觉得香。
五“劳”:久行伤筋。
这里的“行”指的是行动,也就是干活。因为肝主筋,过度劳累和运动就会伤及肝脏。所以,久行其实伤的是肝。
再来看,什么是“七伤”?
四“伤”:形寒饮冷伤肺。
意思是说,身体一旦受凉,或吃了寒冷的食物,肺脏则容易受伤,就会出现咳嗽、咳痰、流鼻涕、鼻塞等问题。
六“伤”:风雨寒暑伤形。
风雨寒暑在中医里指的是导致疾病的“四邪”,也指外界环境对人体的伤害,如淋雨、受凉、中暑等,这些都会导致身体疾病。
认识了什么是“五劳七伤”,我们再来看调理方法。
八段锦中有一招,名叫“五劳七伤向后瞧”,这个动作就可以很好地疏通太阳经,小肠经,让身体不容易生赘物,我们没事的时候可以练一练,就不用担心“积劳成疾”啦!
什么是“五劳七伤”?
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积劳成疾”“伤筋动骨”这些词?这里的“劳”和“伤”就是来自于“五劳七伤”。
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五劳七伤”就会容易让身体“积劳成疾”。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什么是“五劳七伤”?以及和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调理方法。
首先来看什么是“五劳”?
《黄帝内经》中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四“劳”:久立伤骨。
常听人说,站时间久了腰疼。是因为肾主骨,如果老是站着的话,就会伤及肾,腰部、腿部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久立其实伤的是肾。
《诸病源候论》中云:“七伤为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一“伤”:大饱伤脾。
大饱,就是吃得过饱的意思。经常吃多,首先是伤害肠胃,降低消化功能,出现消化不良、便秘、口臭、胃溃疡等问题,而长期如此则会增加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风险。
二“伤”:大怒气逆伤肝。
中医认为长期生气,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而肝气郁结则会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如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内分泌失调。
三“伤”: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
所谓强力举重,即勉强自己举起重物,容易导致肌肉、腰部扭伤。而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受伤了,肾也易受伤,而久坐潮地,指的是长时间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身体容易受到湿气、寒气的入侵,也容易伤肾。
五“伤”:形劳意损伤神。
身体过于疲劳、疲惫,经常忧虑、思考过度,就会精神劳累。疲劳过度,易出现抵抗力下降、失眠、神经衰弱等问题。
七“伤”:过度恐惧伤志。
人的情绪与健康密切相关,过度的恐惧,容易伤肾,继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多种疾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