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语的困境

(2023-05-09 06:49:21)

汉语的困境

原创 何足道 
我记得高中语文课上,老师经常叫我们根据‘提笔忘字’的话题来作文,也发过很多印有《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相关报道的晨读材料,大概是说现代社会里,人们习惯于网上聊天,人们的朋友圈更广了,在微信上与朋友密不可分,可到现实里却十分尴尬,几句惴惴不安的客套后,便各玩各的手机,连对视目光都是一件需要鼓足勇气的事情,更别谈通过语言的交流进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了。对于提笔忘字,我当时怎么都不理解,中国人怎么会对汉字生疏至此,写字就意味着表达,而表达对于人来说是在所难免的。我虽不理解,但也在作文里这样写:对于提笔忘字,我们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举办某某文艺活动,加强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以《诗词大会》为蓝本生产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等。我记得老舍在散文里讲过一句话,写作者需要每天写上五百字,三天不写笔尖便容易卡墨,五天不写脑子和手就都冷掉了。我曾经有过两个月没有写作,当我决定下笔的时候,一个小时只写出来一百余字,我知道我要表达什么,可这些字好像怎么组合都不恰当,既无节奏也无美感,原来“忘字”不单是忘记某个字的写法,也包括对汉语表达的遗忘。可这几年,我发现当下汉语的困境并不是“提笔忘字”,而是汉语表达的异化。网络上的热评往往是千篇一律的俏皮话,热评的产生来自对上一个热评的复制,评论区则由被肢解的网络热词所构成,人们习惯于在网上嬉闹,却难以在现实里独行。如今看来提笔忘字并不是一个坏现象,反而意味着人们正为了完善一处表达而考虑再三,在寻找更恰当的字眼来通达语义。可现状却是,汉语正被异化,网络上的人们为了情真意切地传达自己的情绪,并不考虑将一个祈使句向意义更加充沛的从句转化,而是用一些看似微言大义的表情符号,或者是某种集体化的同质代码来将本应多样的情绪框定,诸如“YYDS”“栓Q”“绝绝子”等。我想这是当下汉语的困境。一七年,彼时的我正上高中,与手机的联系远没有今日这么紧密,周末与父母打电话需要跑到校门口的报亭前,递上五毛钱的硬币,拿起话筒,像弹钢琴似的按下一串号码,在等待接通的时候,随着“嘟、嘟、嘟”的节奏,眼睛难免不朝面前摆放的各种报纸期刊撒去几眼,看到封面好看的便买回去,五块十块的,少吃一个里脊肉饼钱就回来了。二二年中旬,我回了家乡,走在城区,总觉得心里空缺了一部分,像是原本绵延的山岭悄无声息地显露出一个豁口,我发现所有的报亭都被拆除了,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几个月前,市里下发通知,要响应上级号召要治理市容市貌,首先拆撤的便是全市范围内的报亭。那一刻我意识到,原来我们常说的纸媒逐渐衰落,是这个样子。有的市级日报已不再刊发实体报纸,全刊搬到了线上,以公众号和视频号的方式重新面对观众,更有区级小报已经宣布停刊。纸媒逐渐衰败,汉语遇到困境,互联网是继印刷术后的第五大发明,它让一个年代倒下,也让一个年代到来。我想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想到那些下岗的人,他们是时代的中流砥柱,也是时代的弃子,火箭升空时没有载上他们,他等待、漂泊、驻足、回望、难堪、窘迫,被一个时代的力量击穿,我能够共情他们了。我看着恒久的现实被载入未定的历史,看着盈满的圆月映照空荡的路沿,这是路灯的悲凉,这是个人的悲愤,也是上个时代落下的最后一滴眼泪。当代汉语的困境,在于汉字叙述的规则被时代解构,在于同质化的语言表达,在于个人审美被集体审美所取代,在于传播媒介的兴衰交替,选择的增多,寻找文本已不是难事,反倒阅读成了难事。这是文学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