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行晓朝
太行晓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826
  • 关注人气:5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庆戏曲史溯源之一一黄梅山戏曲文化节

(2023-03-03 07:49:55)

安庆戏曲史溯源之一一黄梅山戏曲文化节

公元一八七九年八月十六号,上海《申报》正式宣布:中国(安庆)黄梅戏诞生!

1879年8月16日(清光绪五年)上海《申报》发布了一条消息:”皖省(城)北(集贤)关外,每年有演唱黄梅调小戏者,一班有二十人"。

这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唯一一家通过新闻谋体报纸,发布地方戏新剧种正式诞生的消息!

这是中国古代传统地方戏曲史上,唯一能查到准确成立日期的地方戏曲剧种!

这是中国(安庆)黄梅戏经过多年试演唱后,第一次向世界公开宣布:新剧种黄梅戏正式诞生的消息!

1879年8月16日上海《申报》刊登的消息,宣布的内容如下:

一、新剧种:中国(安庆)黄梅戏正式诞生!

二、新剧种原始名称:"黄梅调小戏";(现名称:中国(安庆)黄梅戏)

三、新剧种诞生地:"皖省(城)北(集贤)关外黄梅山"!

四、新剧种声腔曲调:黄梅调!

五、曲调名称来历:来自安庆黄梅山!

六、新剧种命名方式:原创者自己命名!

七、新剧种最初基础规模:有着久远坚实的安庆黄梅山戏曲文化基础,是安庆黄梅山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有二十多演职人员,成熟戏班。

安庆黄梅戏诞生日,是中国(安庆)黄梅戏的起源;是黄梅戏的发端;是黄梅戏原始的状态;是黄梅戏成长的起点!它是安庆黄梅山民间艺人原创的地方传统戏曲。从明末时期安庆黄梅山戏曲文化的形成,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到了清末,安庆黄梅山戏曲文化达到高峰,其标志为:中国(安庆)黄梅戏正式诞生!从明末"宜黄调”开始,到清末"黄梅戏"的诞生,安庆黄梅山戏曲文化从未中断传承发展,"宜黄调"到"黄梅调"是一脉相承!

安庆黄梅山戏曲文化是明末阮氏家族创立,它以交融,发展,创新为主要特征,其一方面注重吸收当时流行的昆曲,弋阳腔,秦腔,青阳腔,梆子等传统声腔曲调,另一方面融合,改编,创造出宜黄调,二黄调,拨子(安庆梆子,高腔),吹腔(枞阳腔或称怀宁腔,阮氏家族祖居枞阳,后迁居怀宁)形成黄梅山戏曲声腔派系,这一声腔体系不仅包括后来出现的龙腔,弹腔,文南词,桐城歌,采茶戏,曲子戏,夫子戏,黄梅戏等地方戏曲声腔曲调,还广泛流布到全国各地很多地方,并与当地民间地方戏曲交融,又创造出新的声腔曲调,黄梅山戏曲文化奠定了这些戏曲声腔曲调起源和成长的坚实基础,成为地方戏曲的基石和主流。

安庆黄梅戏的诞生,是安庆黄梅山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的成果;是安庆黄梅山戏曲文化最高成就,是安庆黄梅山戏曲艺术辉煌的顶点。它是安庆民间土生土长,具有独特乡土气息,最美乡村音乐,传统地方戏的剧种,是安庆黄梅山戏曲艺术家独创的地方戏剧种。

我们庆祝安庆黄梅戏的生日,就是庆祝安庆黄梅山戏曲文化的节日!今后每年八月十六日,我们都要隆重庆祝安庆黄梅戏的华诞,也就是庆祝安庆黄梅山戏曲文化节!

2023年8月16日,安庆黄梅戏走过了一百四十四年发展的历程。百年栉风沐雨,步履铿锵,走出了一条卓尔不凡的成长之路!

百年春华秋实,昂扬奋进,安庆黄梅戏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披荆斩棘,在艰难拼搏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回首百年征程,展望百年基业,百年筚路蓝缕,前进道路上充满了挑战与奋进,饱含了心酸和喜悦,经历了辉煌与繁盛,彰显了雄心与豪迈。安庆黄梅戏将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安庆黄梅山戏曲文化将更加灿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