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篇“窑洞对”

(2023-02-10 13:08:54)

两篇“窑洞对”

《 文摘报 》( 2012年02月09日   06 版)

  人们大多对“毛黄版”的“窑洞对”(即毛泽东与黄炎培的谈话)比较熟悉。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毛甘版”的“窑洞对”(毛泽东与甘贝尔的答问)。

  所谓“毛甘版”的来历是这样的:1945年9月,英国路透社记者甘贝尔以书面形式提出12个问题,请在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毛泽东作答。这些问题涉及日本投降后国共双方在政治、军事方面的主要分歧,其中第10问是:“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界说为何?”毛泽东是这样回答的:

  “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是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并向选举它们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以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毛黄版”与“毛甘版”的区别是明显的,在时间上,两者相差两个月。在内容上,此时的毛泽东对民主问题已不再停留于“毛黄版”时的向往,他不仅阐述了民主政治的目标、价值,而且列出了路径与措施。在作用上,毛泽东的谈话争得了政治的主动,赢得了舆论的同情,从而为国共内战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次答问虽非在窑洞中进行,但也属于窑洞时期的毛泽东思想。

  (《文汇报》2.5 安立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