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病毒克星——维生素C

不容忽视的病毒克星——维生素C
原创 殷明
感冒是万病之源,不管你承认这点也好,不承认也好,反正感冒总是紧缠着人类,一天也不肯放松。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比细菌小,约为细菌的万分之一,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病毒感染的疾病主要是流感,是病毒侵入细胞所致。维生素C能有效阻挡病毒入侵细胞,是抵抗病毒的最有效武器。维生素,顾名思义就是“维持生命的元素”,也称维他命(Vitamin)。1896年,荷兰军医艾克曼受命调查亚洲的一种“怪病”,被派往爪哇。所谓怪病,就是指脚气病这种多发性神经炎,主要症状是两腿酸麻,食欲不振,心脏有些异常。当时,在爪哇蹲三个月监狱,就等于判了死刑,当地人无不怕得要死。艾克曼担任一个病理研究所的所长,制订了一项动物实验计划,实验对象是鸡。当时,为了节省开支,用医院的剩饭喂鸡,不料这些鸡的两脚患了麻痹病,不能动了。院方认为这可能是剩饭里有毒造成的,所以就换喂粗米,没想到这些鸡忽然食欲好了起来,也能有劲地走动了。艾克曼通过这件事证明,鸡的病同人的脚气病一样,即使吃的不是剩饭,而是精米饭,也同样会得这种病。那就是说,他们认为精米里有一种毒物,而米糠里有一种可以消毒的物质。艾克曼从爪哇回荷兰后,实验就由他的学生格林继续进行。格林本想查明艾克曼所假想的那种毒物,但终未能发现,却从米胚里成功地提取出了抗脚气病的物质。而且还发现除米胚以外,其它食品中也含有这种物质。与此同时,英国学者霍普金斯用老鼠进行研究。他用纯粹的蛋白质和糖类、脂肪类食物喂老鼠,结果老鼠全死了。为什么喂以三大营养物质,老鼠反而都死了呢?为弄清此事,霍普金斯以后在喂老鼠时,每天加二、三毫升牛奶,结果老鼠活得很好。于是,他发现除了三大营养物质之外,还存在有摄取微量即可满足需要的副营养物质。在这以后,英国学者奥兹保恩继续进行了这个实验,结果查明在提取出蛋白质的牛奶里和在黄油这种脂肪里还各有一种副营养物质:前者是水溶性物质,称为B因子,后者是脂肪性物质,称为A因子。在这个阶段,人们还未认识到A因子或B因子缺乏就会引起疾病。艾克曼和格林发现米胚里含有的抗脚气病的因子,其实体是什么呢?这是个化学上的问题,需要解决。1913年,出生在波兰的美国学者芬克查明了这个实体。他发现这个物质是胺(amine),随在此字头上加个“维”(vi)字,意为生命,首创了维他命(Vitamin)这个新词。维他命是英译,维生素是意译,二者含义相同。19世纪,英国一连几年马铃薯歉收,导致坏血病患者增多,于是就一面向美洲移民,一面加紧研究去抗坏血病因子,因为这时人们已经意识到有一种贵重物质藏在马铃薯里。经分析马铃薯含钾,学者加洛特就认为这是抗坏血病的因子。钾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燃烧后的灰呈碱性。于是就有人说,因缺乏钾和钠使体液变为酸性才是患坏血病的原因。持这种看法的是青霉素发明者佛莱明的老师莱特。可是,有一种叫做“枸橼酸钠”的钠盐,它的灰也呈碱性,但并无抗坏血病的作用。而柠檬的灰,含钾和钠都少,呈弱碱性,但抗坏血病的作用却很大。于是有人反驳莱特的“酸性体液说”,认为莱特的学说不能成立。1920年,德拉门特提议把抗坏血病的因子称为“维生素C”,从这时起,关于维生素C的研究就走上了正轨,许多科学家们纷纷努力从事提炼维生素C的工作。1928年,荣获诺贝尔奖的森特嘉吉博士在英国剑桥大学从牛的副肾(肾上腺)中提炼出了一种新物质,这种新物质因为具有6个碳的酸,所以被称为“己糖醛酸”。这时,己糖醛酸从桔子、卷心菜和柠檬中也提炼出来了。1932年,森特嘉吉博士回到他的祖国匈牙利,在塞盖特大学任教。这时,有个名叫斯瓦贝利的青年自称能提炼维生素C。森特嘉吉一向认为己糖醛酸和维生素C可能是同一物质,所以很快就委托这个青年进行了这个实验。他们埋头研究两个月的结果,查明己糖醛酸和维生素C确是同一物质。不久,己糖醛酸改名为抗坏血酸。提炼出抗坏血酸的纯粹的结晶之后,英国学者华士查明了它的化学结构。于是,在1937年这两位学者同获诺贝尔奖金。1952年,克雷纳博士发现维生素C有抗病毒的作用。服用足量的维生素C,病毒就不能繁殖。1955年,阿文.斯通博士在《疾病的治疗因素——维生素C》著作中列举了大量临床病例来证明大量服用维生素C能治愈病毒感染性疾病。他本人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天服3~5克维生素C,而且一次也未曾感冒过。如果平时维生素C的摄取量不足,则对病毒的进犯就软弱无力,从而引起感冒。1970年,美国化学家和医学家、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莱纳士.波林博士出版了专著《感冒药可以休矣》,立即轰动了全世界。十几年来,人们对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争论不休,还开过两次国际维生素C学术会议和一次欧洲维生素C学术会议。结果无论是科学的实验也好,还是实践的经验也好,都证明波林博士的理论正确,而且还进一步认识和查清了维生素C的其它药理作用。波林博士以前并不知道维生素C的作用有那么大。他的住宅住在铅污染地带,直到三年前,家里人总是莫名其妙地经常感冒。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就是铅中毒的症状之一。于是他和家人开始大量服用维生素C进行治疗,不久症状消失了,家里人也很少感冒了,波林本人也几年不患感冒。1982年,波林博士来北京大学讲演,他一面讲,一面不时从口袋里摸出维生素C片当众服下,他每天要服10克左右。不少人目睹他那皓首童颜、侃侃而谈的风采,无不对维生素C的威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曾经在爱尔兰的一所女子学校,对103名学生进行过3个月的观察,以检验维生素C对感冒的疗效。103名受试者中,有57人每天服200毫克维生素C,有46人服假药做为对照组来观察。所有的受试者都不知道自己服的是什么药。检查结果是,感冒痊愈所需时间,服维生素C的试验组是8天,而服假药的对照组是14天。维生素C抗病毒的作用有两种:一种是突然附着于病毒,防止它侵入细胞;一种是参加制造干扰素,间接地阻止病毒发动进攻。而要合成干扰素,就必须要有充足的蛋白质,因此高蛋白的饮食不能少。现在病毒性感冒正在猖獗,但不是所有人100%都会感染上,原因之一就是人体内有足够浓度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因此人能摄取足够多的维生素C和高蛋白,是预防病毒性感冒的一个有效方法。那么,为了预防病毒性感冒,每个人究竟需要服多少维生素C才好呢?要为每个人规定出具体的量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都知道,蔬菜、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但蔬菜煮熟后维生素C的含量就减少了一半,远远满足不了身体的正常需要。只有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才能抵抗病毒的侵袭。日本有一位研究维生素C健身法的学者,多年来每天服3~5克维生素C。一位留美的中国教授说,到药房去买维生素C片,大剂量服,每天4000毫克,既可以干扰病毒复制,又可以稳定血管璧,减少肺部炎性渗出。不管每天服多少量,只要坚持经常服维生素C,则对感冒就会有抵抗力,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前一篇:刘心武谈枕边书
后一篇:一文带你了解冬季降水类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