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政策调整后我们还有三场大考

防疫政策调整后 我们还有三场大考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子木】
最近,面对调整的防疫政策,很多人都感受到了舆论的撕裂:
“早该如此啦!折腾了这些年,谁来为三年防疫中的损失负责?”
“完全放开了吗?老弱病残还敢去医院吗?”
……
两派谁也不认输,矛盾甚至从网络扩展到现实生活。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这一轮政策调整?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能尽己所能做些什么?
早该如此?
不妨回忆一下,2020年武汉病例清零,而新冠在国外肆虐时,网上集中的段子大多是:
“国外抄作业都抄不好!”
“美国:中国居然为了人命不惜经济代价,恐怖如斯。
中国:美国居然为了经济不管人命,恐怖如斯。”
曾经,我们非常自豪于2020年和2021年的防疫成果,甚至能淡然地对国外疫情“隔岸观火”。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疫情不会影响大多数人的生活,而流调,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流调筛查进而斩断传播链,是能实现影响小范围,有效控制疫情扩散的。策略有效,辅以中国惊人的社会组织程度、动员能力和群众共识,中国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抗疫模范生。
但是2022年,情况变了。
奥密克戎R0飙升18.6,成为人类有史以来传播力最强的病毒。同时,因为国内广泛接种疫苗建立了屏障,普通型(肺炎症状)与重症案例减少,而大量具备传播能力的无症状感染者出现。
前一篇:孩子,优秀背后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后一篇:全国静电指数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