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里的美食,愿你读完唇齿生香

秋冬里的美食,愿你读完唇齿生香
好像一到秋天,人的食欲就会莫名地好起来,民间向来有“贴秋膘”的说法,据说是为了给即将到来的冬天储存能量。
今天就来盘点盘点名家笔下那些秋天的美食。愿你读完唇齿生香。
糖炒栗子
每年秋节过后,大街上几乎每一家干果子铺门外都支起一个大铁锅,翘起短短的一截烟囱,一个小利巴(指伙计)挥动大铁铲,翻炒栗子。不是干炒,是用沙炒,加上糖使沙结成大大小小的粒,所以叫作糖炒栗子。烟煤的黑烟扩散,哗啦哗啦的翻炒声,间或有栗子的爆炸声,织成一片好热闹的晚秋初冬的景致。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1125/2a036ba68a744df8bac10e9f891d2138.jpeg
孩子们没有不爱吃栗子的,几个铜板买一包,草纸包起,用麻茎儿捆上,热乎乎的,有时简直是烫手热,拿回家去一时舍不得吃完,藏在被窝垛里保温。 ——梁实秋《雅舍谈吃》
蟹
父亲嗜蟹,有蟹的季节里的月夜,常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场上的月光下面去吃。更深人静,明月底下只有我们一家的人,恰好围成一桌,大家谈笑,看月亮……
我们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受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此外没有别的菜了。因为父亲吃菜是很省的,而且他说蟹是至味,吃蟹时混吃别的菜肴,是乏味的。我们也学他,半蟹斗的蟹肉,过两碗饭还有余,就可得父亲的称赞,又可以白口吃下余多的蟹肉,所以大家都勉力节省。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好! ——丰子恺《忆儿时》
烤肉
北京烤肉是在“炙子”上烤的。“炙子”是一根一根铁条钉成的圆板,下面烧着大块的劈材,松木或果木。“炙子”的铁条之间有小缝,下面的柴烟火气可以从缝隙中透上来,不但整个“炙子”受火均匀,而且使烤着的肉带柴木清香;上面的汤卤肉屑又可填入缝中,增加了烤炙的焦香。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1125/dabfbe9e37724b54aabfd5ba4ea0a51e.jpeg
过去吃烤肉都是自己烤。因为“炙子”颇高,只能站着烤,或一只脚踩在长凳上。大火烤着,外面的衣裳穿不住,大都脱得只穿一件衬衫。足蹬长凳,解衣磅礴,一边大口地吃肉,一边喝白酒,很有点剽悍豪霸之气。满屋子都是烤炙的肉香,这气氛就能使人增加三分胃口。自己烤,嫩一点,焦一点,可以随意。而且烤本身就是个乐趣。 ——汪曾祺《贴秋膘》
蹄膀
蹄膀一只,不用爪,白水煮烂,去汤,好酒一斤,清酱酒杯半,陈皮一钱,红枣四五个,煨烂。起锅时,用葱、椒、酒泼入,去陈皮、红枣,此一法也。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1125/bd0eb4168e754094b2adda2dee636ae6.jpeg
又一法:先用虾米煎汤代水,加酒、秋油煨之。
又一法:用蹄膀一只,先煮熟,用素油灼皱其皮,再加作料红煨。
又一法:用蹄膀一个,两钵合之,加酒,加秋油,隔水蒸之,以二枝香为度,号“神仙肉”。 ——袁枚《随园食单》
鲈鱼
如果有辞职文案花式大赏古代版,晋代的张翰绝对能上榜单。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21125/2d1d7efc6ab3403aab19726c9c2977aa.jpeg
《晋书·张翰传》记载:“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意思是说,人生一世应当纵情适意,家里的莼菜羹、鲈鱼脍太好吃啦,怎么能为了名利跑到千里外做官而不能一饱口福呢?然后他就辞职了。
虽然不知道这是不是他辞职的借口,但也由此可见鲈鱼的美味,而鲈鱼最美味的时候正是秋天。无论是“春风已有真风味,想得秋风更迥然”,还是“秋风且食鲈鱼美”,都可见古代吃货们对鲈鱼爱得深沉! ——整编自《作家文摘》
哪怕现在许多食物早已四季可供,但在属于自己的“时区 ”里的食物,好像总能以最妥帖的方式,安慰我们的胃。
好好吃饭吧,在秋冬,在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