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平凹写作的秘密

(2022-10-26 13:12:55)
贾平凹写作的秘密
·董兴杰·
贾平凹写作的秘密

  贾平凹(见图)有个习惯,每部长篇小说后都有“后记”,后记隐藏着贾平凹写作的秘密,记录着写作的缘起、过程和文学观,也交代了参考文献及他的致谢。

  一场官司

  贾平凹明确交代参考文献并致谢的自觉很大程度上源于一场官司。早期写作时,贾平凹追求一种“美文”境界,在文学写作中引用诗句。1993年《废都》横空出世,在一篇创作问答中,贾平凹明确回应写作《废都》时曾随身带着女诗人范术婉的一本诗集。贾平凹与范术婉本来相识,这本诗集便是范术婉赠送他的《消瘦的时光》。

  在《废都》里,贾平凹多处直接引用了诗集中的诗句,像“睡在哪里都是睡在夜里”“钟声把夜敲凉”等。《废都》正文后也写了后记,但没有提及引用诗句,故尽管已在公开场合向范术婉致谢,但还是被范起诉至法院,状告其抄袭。这起文坛官司最后以和解结束,却给贾平凹一个大大的提醒,文学写作中引用文献一定要注明并向著作权人致谢。这几乎成为“后记”中的一个必要内容。

  两年后的《白夜》后记,贾平凹用一大段文字说明小说引用的四个文献并致谢。1993年秋,贾平凹到四川绵阳参加“中国四川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白夜》中穿插的部分目连戏剧情文字,“便是从那次会议上获得的《川剧目连戏绵阳资料集》中,由杨中泉、唐永啸、米泽秀等先生执笔整理的四本目连戏中摘录的……向他们致谢”。

  此外,《白夜》引用了苏州东山金家雕花大楼的简介材料,还有署名“张三”编写的《精卫填海》的寓言,贾平凹都在后记中都作了明确说明。

  参考借鉴

  贾平凹自称是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民。除了经常的下乡走访踏查获取素材之外,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文献资料能给他提供现成而又难得的乡土文化元素。

  在长篇小说《古炉》写到一半时,他得知陕北有一位铰花花(剪纸)能手周苹英老太太,并得到了一本她的剪纸图册,其中还有西安美术学院教师郭庆丰的一篇评介文章。“文章写得真好,帮助我从周苹英的剪纸中看懂了许多灵魂的图像。”贾平凹在后记中说的这本书,正是周苹英著作《灵魂的图像》。

  正是在周苹英的剪纸图案中,贾平凹看到了“一种圣的境界”,于是让《古炉》里狗尿苔身上具有了周苹英的影子,这个孩子能够参透虚实相间的世相,也使贾平凹的文字世界灵异漫漶、鬼神出没。

  写作《古炉》,贾平凹参考借鉴最多的还有一本书——《言行录》,是他在一个寺庙里免费获取的。贾平凹把《言行录》读了好几遍,就让其主人公和狗尿苔的婆合二为一了。在贾平凹其他几部长篇乡土叙写中,类似的人物几乎成为“标配”,如《秦腔》里的夏天智、《带灯》里的带灯、《山本》里的陆菊人等。

  写作方向

  贾平凹也在品读经典中领悟着文学,经历着写作转向。在古典文学中,他反复品读《红楼梦》《聊斋》,直言自己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主要是学这两本书。

  在现代作家中,他主要读鲁迅,以鲁迅的批判精神和文学个性指引自己的写作。在《病相报告》后记里,贾平凹说,“鲁迅好,好在有《阿Q正传》,是分析了人性的弱点。”“如果在分析人性中弥漫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浑然之气,意象氤氲,那正是我新的兴趣。”

  贾平凹的文字及为人呈现出一派道家气象,这与其研读《道德经》密不可分。他写道“吾平生爱道德经”,感觉时读时新,受其大益。贾平凹写作热衷于意象,追求形下形上结合,老子话语正给他提供了哲学指点。贾平凹把这种哲学思维应用于文学写作,逐渐实现了他以实写虚,把写作整体作为意象来处理的文学观念。

  贾平凹应用参考文献还有变化作品结构产生阅读新鲜感的功能作用。在《土门》中,他认为这名字叫得够勇敢、有诗意,但这么好的地名却不知其意,于是干脆把《现代汉语词典》里“土”“门”二字的完整词条解释抄录下来,并标明页码。

  在《老生》里,贾平凹于行文间既插入了四幅“古《山海经》插图”,又加进了《山海经》的许多篇章,“《山海经》是一个山一条水的写,《老生》是一个村一个时代的写。《山海经》只写山水,《老生》只写人事”。《山海经》的文字与插图引领着《老生》的四个故事,读起来文白有了味道,结构有了弹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