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着王侯的好日子,咋还造反呢

(2022-08-08 18:24:04)

放着王侯的好日子,咋还造反呢?

 

刘邦封侄子刘濞为吴王后,突然后悔了,越看越觉得他会反,怎奈已拜官授印,就说:我估计50年后东南有叛乱,不会是你吧?”


刘濞一听吓坏了,缩着脑袋, 泪流满面,捶胸发誓说:不敢,不敢,吾誓死效忠陛下!"


前几年,异姓王接连反朝廷,他们都完了。你是刘氏子孙,可得小心啊,千万不要胡作非为,不可有二心!刘邦捋须良久,俯身去抚摸着刘濞的背,警示了他一番。刘濞又挤出几滴泪,连磕几个响头。


就这样,刘濞匆忙南下,赶到吴都广陵城,当上了吴王。同一天,刘邦派的执掌吴地军政要柄的相傅们,也急赶到吴都。刘濞心中暗道:这么快就派人来,对我还是不放心啊!


当时的吴国地处东南,地广人多,下辖50多城,位置重要,但离皇帝又远,汉廷掌控鞭长莫及。而且,此前淮南王叛乱起于江淮,其后又败走吴越,虽已被灭,但其影响还在。且吴人向来浮躁强悍,非有能力之人恐难服众。


而且,刘邦认为:异姓王不可信。当年刘邦分封7个异姓王。后来这些异姓王除长沙王吴芮外,都没好结果。有的因谋反被诛,有的因刘邦多疑将他们逼反,身首异处。因此,刘邦称帝后,一面诛异姓王,一面封同姓王,并与群臣立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诛之。


异姓王不可信,那就选皇子,可皇子不是幼就是弱,吴地重要又危险,只有侄子刘濞,他年20岁 ,能征善战,曾参与平英布,很得刘邦赏识,于是,刘邦就选了刘濞。不得不说,刘邦是用心良苦啊,他把该想的都想了,不该想的也想到了。


刘濞到任后,倒是治吴有方。他利用资源,率先在吴国用海水煮盐、用铜矿炼铜钱,后来在会稽山又发现铁矿,吴国越来越富。吴地富后,他又行无赋政策,使百姓负担减轻,财富越积越多。史载:吴王濞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


同时,刘濞还允百姓雇人服役,有时还以官为出钱的方式来免吴国百姓更役,这样,百姓就有时间生产,每到年岁,他还会去乡里询问生产情况,给乡里些赏赐。身为吴王,关心民生到此,因此很得百姓爱戴。


刘濞不但爱护百姓,还善用游民。当时一些有技术的流民,在他国没受重视,到吴国后,吴王优待他们,使他们在吴国得以施展本领,他们也利用自身技术和才学为吴铸币、煮盐,对吴国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可以说,刘濞是吴国繁荣的奠基者之一。刘濞之功,史有共识。至于吴地广陵逐渐成为富庶大城,而且这里交通方便,四方商贾云集,这也应归功于刘濞。



司马迁评价:夫吴自阖闾、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此评既指出了吴国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同时也肯定了刘濞对吴国的贡献。


本来,刘濞在封地就这样老实生活着,不料不久,发生了一场意外。


汉文帝时,刘濞儿子到长安陪皇太子刘启下棋,不料二人起争执,皇太子刘启把刘濞儿子砸死了。刘濞因此怨恨,便称病不再去长安朝见了,当然,这也使刘濞与皇帝间有了隔阂。


汉文帝去世后,刘启继位,就是汉景帝。公元前155年,汉景帝接受晁错削藩建议,下诏削赵王常山郡,胶西王昂六县,楚王戊东海郡,次年,又削吴王刘濞会稽等郡。削藩激起了诸王的强烈不满。


此时刘濞已62岁,他忍无可忍!会稽郡和豫章郡是吴王刘濞生存的根本,而削去这两郡,等于断送了吴国的命脉,以后只能任人宰割了,加上此前爱子的死,他就对刘启不满,这次刘启又让刘濞交出2郡,是可忍,孰不可忍。


旧仇新怨积在一起,刘濞决定反抗这个有杀子之仇的皇帝。


此时,刘濞已62岁,他14岁的小儿子也同他一起,他以自己和小儿子年龄规定:吴国14—62岁的男子入伍。于是,吴国组织起20多万大军,同时,刘濞还联络其他六国一起发难,并派人与东越等联系,企图南北夹击,四方呼应,一举夺汉朝天下,这就是七国之乱


《史记》:七国之发,吴王悉其士卒,下令国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先。诸年上与寡人比,下与少子等者,皆发。发二十余万人。


一时间,七国联军势如破竹,大有席卷天下之势。


汉景帝刘启见状,听从袁盎建议,斩了晁错,企望满足他们清君侧的请求,换他们退兵。但诛晁错后,以刘濞为首的七国,仍步步紧逼,杀声震天。


斩了晁错,为何不退兵呢?


刘濞以为,既已背上叛臣罪名,罢兵也不会有好下场,不如继续斗争,或许能成功。于是,七国叛军遥相呼应,直指长安。


形势危机,汉景帝急派太尉周亚夫等人率36将平叛,周亚夫出奇兵断了叛军粮道,仅用3个月,就将叛军击溃,赵国在坚守10个月后也被汉军攻破。刘濞见大势已去,逃到东越,被东越人所杀,其余叛王皆畏罪自裁。七国之乱以失败告终。


纵观刘濞一生,他20岁随刘邦平英布,后来被封吴王,从勤恳治吴到得百姓爱戴,从儿子被杀到对朝廷有怨,从起兵反叛到败亡,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封国之君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反叛深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