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强的复仇者伍子胥

(2022-03-29 13:43:15)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教历史

实施复仇计划十余年,现在却被骂是卖国贼,他的悲催有谁懂

原创 刀笔吏v 刀笔知识局 

《礼记》有言,父之仇为首,兄之仇次之。伍子胥要报的,就是父兄之仇。而杀他父兄的,却是楚平王。

不仅是父兄被杀,平王也想将他一杀了事,派使者追捕。伍子胥“贯弓执矢向使者”,然后走上逃亡之路,几经磨难,一路乞讨,须发皆白,方才逃至吴国。

若论古代名人遭际之惨,伍子胥一定位列前茅。这一切,都拜楚平王所赐。此仇此恨,司马迁称之“怨毒”,怎么咽得下?

但是对方贵为国君,该怎么复仇?有正常渠道讨还公道吗?

这个世界,有些公道好难讨。

 

伍子胥是楚国人,他的先祖因为勇于直谏在楚国留下名声,遗泽留于后世子孙,伍家因此成为楚国望族。

 

父亲伍奢是太子太傅,兄长伍尚素有贤名。伍子胥的生活应该是幸福的,不出意外的话,多年之后,伍子胥会重复父祖的人生,以一名楚国贵族的身份出现在朝堂之上,悠游于列国之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伍子胥的幸福生活被打破,从此没有了楚国贵族伍子胥,世间只有一个复仇者伍子胥。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1/0408/b8d3adbfj00qr8638001zd200le00tlg00it00q0.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01 

祸起

 

当时楚国的国君是楚平王,太子名叫建,而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与费无忌同为太子建的老师。

 

这个费无忌是个心机很重的人,他怕和太子走得太近而引起楚平王的猜忌,就想方设法向楚平王靠拢。

 

事情开始于楚平王让太子少傅费无忌去秦国为太子娶亲。费无忌在去秦国后,回来告诉楚平王:


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

 

 

楚平王听费无忌这么一说,也顾不上什么伦理道德了,真的把秦国美女据为己有了,还跟她生了个儿子。

 

通过这一手,费无忌成功上位,不但成为了楚平王的心腹,还在国君和太子之间制造了隔阂。

 

费无忌因为这件事深得楚平王的宠幸,但是担心以后太子继位会对自己不利,于是谗太子建,说太子有怨望,且带领军队,交接诸侯。

 

楚平王听信谗言囚禁了太子太傅伍奢,派人去杀太子。太子建仓皇出逃。

 

小人做事,要么不做,一做就做绝。


费无忌又给平王说: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就是说伍奢还有两个儿子,他们都很贤明,不杀了他们,以后他们回来报复,赶紧杀了他们,斩草除根。

 

昏庸的楚平王听信小人之言,以伍奢为质召唤伍子胥兄弟。

 

伍尚打算动身回去,伍员对哥哥说:“楚王召我们回去,意图是以绝后患,所以以父亲相要挟。我们一回去,则父子俱死。现在父亲已经难逃此劫了,不如我们现在逃走,以后给父亲报仇。”

 

伍尚回答道:“我知道回去也不能保全父亲性命,但如果不回去,日后也不能报仇的话,必为天下所耻笑。我回去陪父亲赴死,你日后给我们报仇。”

 

伍子胥便逃出楚国,从此走向了复仇之路,从贵族转化为复仇者。

 

伍尚回去以后,果然与父亲一起被杀。伍奢临死前,听到伍子胥逃走的消息,说:“楚国君臣日后必定免不了一场刀兵之灾。”

 

此言看似平静,背后却是深深的叹息和担忧,为儿子,也为楚国日后的命运。

 

知子莫如父。没想到这句话竟一语成谶。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1/0408/bf1fd1a7j00qr8638000nd200fa008zg00fa008z.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剧照


 02 

复仇

 

复仇的道路是坎坷的。

 

伍子胥一路被追杀,从楚国逃往宋国,又从宋国逃往吴国,惶惶乎若丧家之犬。在逃亡的过程中,未到吴国,而生病,在半路上一直乞讨去吴国。

 

从贵公子到乞儿,伍子胥什么都没有了,父兄死了,家没了,故国又成了敌人,在乞讨的过程中最后的尊严也没有了,只剩下一股复仇的欲望,复仇就是活下去的唯一力量。

 

复仇的种子在心底埋下,一长就是十六年。

 

伍子胥无疑有着非凡的智慧与定力。一开始,他复仇心切,游说吴王僚而伐楚而没有结果。当他发现公子光的野心后,便献专诸于公子光,转而隐退乡间,过起田园生活。

 

甚至在公子光继位后(即吴王阖闾)急于伐楚之时,他还跟孙武一道劝谏,不宜过急,乃至一等又是六年。如此巨大的隐忍,内心怕早已扭曲。

 

及至吴王阖闾九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五战五胜,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伍奢之言一语成真:楚国君臣且苦兵矣

 

攻破楚都之后,此时楚平王已经死了,新立的楚昭王也已经逃出楚都,不知去向。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报仇在即,却找不到仇人。

 

伍子胥疯狂了。他挖开了楚平王的坟墓,对楚平王进行鞭尸。

 

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无法想象那三百下的疯狂,以及鞭完之后他的状态。所有见之者,都不寒而栗。

 

伍子胥的故交申包胥听说后,派人问他:“你这样报仇是不是过分了?”

 

伍子胥回答说: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这是一个复仇者的内心独白——如此倒行逆施,我深表歉意。但是我已经老了,如日落西山一般,马上也要去追寻父兄去了。在复仇之路上,我孤独地走了很久,总该有个了结。大仇得报,可以无恨矣。

 

 03 

身死

 

随着伍子胥大仇得报,吴楚之间的纷争也暂时告一段落了,伍子胥在接下来的吴越纷争中开启了他的人生后半段。

 

但伍子胥的报仇还没有结束。

 

新吴王夫差继位后,吴国逐渐强盛,击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带着五千残兵逃到会稽山上,几乎要亡国了。勾践只好派人去贿赂吴国太宰伯嚭,让他在夫差面前求情。

 

这时伍子胥向夫差建议: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


因为他知道,勾践也是一个复仇者,他知道复仇者的坚忍意志。

 

英雄惺惺相惜。伍子胥和勾践,都是不世出的英雄。

 

但夫差却采纳了伯嚭的建议,和越国议和了,放过了勾践。

 

又过了五年,夫差的野心更加膨胀了,想去攻打齐国。

 

伍子胥又建议道:吴国的头号威胁是越国,伐齐是不明智的。

 

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

 

夫差对此依旧置若罔闻,反而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预感到吴国即将灭亡了,就把儿子带到了齐国。

 

这时候,伯嚭跑到夫差面前进谗言:“伍子胥为人刚暴,数次进谏都没被大王采纳,一定心生怨恨。内不得意,外倚诸侯,把儿子也送去了齐国,大王要有所防备啊。”

 

夫差听后,就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剑,传话给他:子以此死。」

 

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

 

伍子胥仰天长叹:“奸臣伯嚭作乱,大王却要杀我。你还没成为太子的时候,我以命相争立你为太子;你刚即位时,要把吴国的一半分给我,我都没有接受,现在你却听信谗言要杀我!”

 

临死之前,伍子胥对家人交代了后事:“在我的墓地上种上梓树,用来给夫差做棺材;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国都东门之上,让我能看到越国灭吴的景象。”

 

「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这也是伍子胥留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句话,饱含着对于吴国的仇恨和不甘。


说完拔剑自刎。这一年,他七十五岁。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1/0408/71195ce8j00qr863800c5d200qn00zkg00fi00ko.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姑苏古城门“胥门”。苏州,起源于伍子胥修建的吴都阖闾大城

 

业已委靡的生命再次勃发出强大的力量,曾经凋谢的复仇之花再次绽放,他用自己的死亡来诅咒吴国灭亡。

 

这场复仇同样令人窒息。

 

夫差得知伍子胥的遗言后勃然大怒,命人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袋子丢进长江,任其随波漂浮。

 

伍子胥死后的第三年,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开启了对吴国的复仇之战。历时数年,勾践终于灭掉了吴国。

 

吴国被灭之时,夫差乃蔽其面,说:「吾无面以见子胥也! 」

 

一声叹息。

 

 04 

结语


伍子胥的一生是仇恨的一生,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一刻不敢忘仇恨。

 

前半生忙着报复楚国,后半生又含恨而死。

 

伍子胥因恨而生,因为仇恨,所以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后世。

 

又因恨而死,苦心孤诣营造起来的霸业,马上就会因为被忽视的敌人而灭亡,自己又受小人陷害,无力回天,所以欲观越寇之入灭吴。

 

纵观伍子胥的一生,报父仇而孤身入吴,雪旧恨而促成吴霸业,可谓是一代风流壮烈之士。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1/0408/c0e3aa83j00qr86380044d200u000k0g00it00cj.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嘉兴南湖伍相祠,匾额题曰“春秋大义”,两边楹联是“孝当竭力,忠则尽命;生为相国,死作涛神”。图源/摄图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