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地质简史(上)

(2019-12-18 07:08:58)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教历史

中国地质简史

以下文章来源于侠客地理 ,作者侠客君

侠客地理

寻找自然美景,探秘山水奇观,用脚、相机和键盘记录地球故事。

中国地质简史(上)


编者按: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土资源部将不再保留,其职责纳入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从民国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再到国土资源部,最后并入自然资源部。我国的地质事业几经沉浮,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说到地质,很多人都认为,不就是研究地球吗?

什么是真实的地质?

她起源于何时,又将走向何方?

除了李四光、山楂树之恋,地质你还了解多少呢?


序 篇

地质是什么?

中国地质简史(上)

定义1:地质就是地球的性质和特征,具体来讲就是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以及发展演化历史等。

定义2:地质学就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以及发展演化的学科。它是古老的五大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之一。

定义3:地质人就是从事地质学及其衍生学科研究或相关工作的人群。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

 

 

中国地质简史(上)

 

第 1 篇

古人有地质吗?

中国地质简史(上)

答案是肯定的,人类做为地球上的一种高级生物,是地球生命演化的终极成就。人类演化本身就是地质学研究的范畴。同时,自人类出现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对地球的探索、发现以及资源利用。


1

旧石器时代,人类利用岩石开始


最初,古人利用岩石制造石器。如中国的蓝田人、北京人所用石器大都由硬度较大的石英质矿物和岩石制成。

旧石器晚期,出现于山顶洞文化时的钻孔石质饰物,表明人类对岩石、矿物的相对硬度有了一定认识。

20万年前,北京人就开始利用岩石制作工具

 

 

中国地质简史(上)

 

旧石器时代的工具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Pw06NiaI7MiaxSWGPRNflsvp90pyEibytEvDK2VShkB3pPUdxywjUALPkQWZvJgU45DzM0X0TN3MW5YYXNnWvf2w/640?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2

2

2


新石器时代,中国地质简史(上)爱宝石,爱陶艺


新石器时期,人类已利用天然宝石类矿物,如玛瑙,叶蜡石等作饰品。陶器的烧制,如仰韶期的彩陶,龙山期的黑陶,说明几千年前人类对粘土的性质又有了一定认识。

 

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而且仰韶文化的发现与初步研究,是从中国地质调查所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开始的

 

中国地质简史(上)


 

3


商周,爱上青铜


商、周是中国青铜器鼎盛时期,那时所用的铜矿石主要是自然铜和孔雀石,青铜器的冶炼也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出现大量精美的青铜器。

 

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中国地质简史(上)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造型诡奇

 

 

中国地质简史(上)

4


金沙,沙金


不知从何开始,古蜀人开始爱上黄金。成都平原上游的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都是含金水系,且都有砂金的富集,这为古蜀人获取金矿提供了便利。将开采而来的黄金制作成各种神秘的祭祀用品或工艺品,古蜀人很有心得。 在三星堆和金沙都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器,被认为商代金器的代表。

 

金沙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中国地质简史(上)

 

古蜀人金矿开采可能的路线图

 

 

中国地质简史(上)


4


古藉中的地质


在我国,“地质”一词最早见于三国时魏国王弼的《周易注·坤》,但当时属于哲学概念。

中国早期地学典籍记载了许多岩石和矿物知识。《山海经》将矿物分为金、玉、石、土4类。《禹贡》记述了多种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管子·地数》篇中的“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论述了金属矿产的共生关系。

 

唐代颜真卿,宋代沈括都把山崖中的螺蚌壳视为沧海桑田变化的见证。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蛇蜃”、“石笋”、“螺蚌壳”等动、植物化石作了较为正确的解释。宋代朱熹明确指出,岩石“即旧日之土”,化石螺蚌壳“即水中之物”,他认为由于地壳变动“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对地层和化石形成给予了科学的解释。

 

《山海经》从某个角度也是一本地质典籍

 

 

中国地质简史(上)


 

5


李冰,盐业开发的先驱


人们似乎只知道的李冰治水之功,却往往忽略了他的另一个巨大贡献——穿广都盐井。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又识齐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李冰在治水过程中偶然发现盐泉,但采用开凿水井的办法,开凿了我国第一口盐井——广都盐井。

 

古代凿井图(汉砖)



中国地质简史(上)


6


临邛火井——世界第一口天然气井


西汉时期的临邛火井是在盐井的开凿过程中无意间发现和诞生的。它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开凿的天然气井之一,而且是人类第一次将天然气用于煮盐。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也指出,中国汉代的“四川,已经利用从钻孔中冒出的天然气来蒸发抽出来的或从别处流来的咸水。”

 

《天工开物》中的四川井盐生产图,天然气用于煮盐已经广泛使用

 

中国地质简史(上)



7


徐霞客,最早的岩溶“专家”


古代的图经志籍,大多牵强附会,道听途说,缺乏实地勘测的依据。在中国首开实地考察先河的是明代的徐霞客。他十分重视山脉、江河源流、岩溶地貌、地下热能的考察研究。他的最大的成就是对喀斯特地貌的描述和研究,详细考察了中国西南广大岩溶地区的100多个岩溶洞穴,并对钟乳石、石笋等成因做了较为科学的解释

徐霞客对喀斯特地貌的描述和研究,要比欧洲人早二三百年。

 

徐霞客旅行线路图

 

 

中国地质简史(上)


 

第2 篇

文明曙光:地学传入中国

中国地质简史(上)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至19世纪中叶,便建立并完善了近代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完成了学科体制化建设,比中国至少早一个世纪。从16世纪后半叶的“西学东渐”,西方近代地学传入中国进行第一次启蒙。


 

1


利玛窦,中国第一张世界地图的作者


 

明万历十年(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利玛窦来中国传教。他在传播福音、发展教徒的同时,也传播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584年,他在肇庆绘制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随后的二十几年间,他又先后绘制出《山海舆地全图》和《坤舆万国全图》等8种中文世界地图,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西方的“新地球观”。

 

利玛窦1584年绘制的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

 

 

中国地质简史(上)



 

2


国人第一次认识世界


 

 

1623年,传教士艾儒略编译最早了的中文版世界地理专著《职方外纪》、中国人第一次了解世界分为亚细亚(亚洲)、欧罗巴(欧洲)、利未亚(非洲)、亚墨利亚(美洲)、墨瓦拉尼亚(大洋洲)五洲,北舆(北极)、南舆(南极)两极和大西洋、大东洋(太平洋)、小西洋(印度洋)和冰海(北冰洋)四洋。

 

艾儒略绘制的《万国全图》

 

中国地质简史(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